扬州的夏日很美!志愿服务路上的青春更美!今天(5月10日),一群来自扬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青年学子们,走进市区便益门社区,为社区的小朋友们带来一堂生动的亲子绘本阅读课,带领孩子们一同制作非遗手工。同学们也在社区实践中,提升了综合素养。
累计服务时长超800小时
一页页书香让社区幼儿眼中有光
“前几天,刚刚过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我们今天就给大家讲讲这本《扬州的夏日》,它是由我们扬州的作家朱自清先生写的,我们可以看到这本书的扉页上有什么呀,五亭桥……”上午9点,扬州高职校经贸旅游系满天星志愿服务队的成员包佳怡同学走上了便益门社区的讲台。她结合绘本,带领社区的小朋友们,领略扬州的夏日之美、建筑之美和朱自清先生的文字之美。
过去一年,她和小伙伴们一起在便益门社区开展“书香阅读”公益活动。每个月,他们都会精心策划不同的阅读主题,精选阅读书目,从童话王国到科学探秘,从传统故事到环球之旅,让孩子们在阅读的世界里尽情遨游。在选好书目后,他们还会设计互动问答、角色扮演等有趣的拓展活动,让阅读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对我最大的成长就是语言表达方面得到锻炼,而且和孩子们交流也会受到启发。比如我们平时想不到的一些角度,他们能想到,也会把我们带入童话世界。我们通过参加活动,选题策划、团队协作等方面能力都得到了提升。”通过公益活动,他们不仅用绘本故事点燃了孩子们眼中的光芒,也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养。
学校经贸旅游系主任殷燕介绍,满天星志愿服务队自2019年成立以来,始终活跃在社区服务一线,从最初的应急救护培训到如今的“亲子阅读指导”活动,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累计贡献了超过800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长。在最近一年多时间里,系部教师每月都会带领学生深入社区,开展读书分享会,共同享受“书香扬州”带来的美好时光。值得一提的是,志愿服务队中有许多婴幼儿托育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她们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开展亲子阅读指导,为书香家庭和儿童友好社区建设贡献力量。“志愿服务将专业学习延伸到第二课堂,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通过阅读活动,孩子们能够拓宽视野,家长们也能通过亲子阅读增进亲子关系,而这些都是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所要学习的内容。” 殷燕表示,他们希望通过不懈努力,为扬州开创亲子共读、家校共育、校社联动的“书香校园”建设新局面添砖加瓦。
校家社协同育人
他们不仅要提升本校学生综合素养
还要为区域协同育人生态升级发光发热
让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锤炼专业技能,提升综合素养,经贸旅游系的满天星社团只是学校立足职业教育特色,创新开展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的一个缩影。
学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刘厚林介绍,学校聚焦“协同育人”核心目标,已经联合周边便益门社区、文昌社区、五里社区等多家单位,构建“以职业学校为主体、家庭深度参与、社区资源联动”的育人生态,明确了明确劳动教育、职业体验、志愿服务等育人方向,探索出了一条符合职教特点的校家社协同育人实践路径。“如何育人,我们要教会学生六个学会,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健体。比如学会劳动,我们学生可以在劳动中获得成就感、价值感。”学校希望每位学生都能成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新时代接班人!
响应市教育局号召,春学期,扬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也在努力为学生走进社会课堂,提升综合素养不断搭建新平台。目前,已经与扬州市革命烈士陵园、史可法纪念馆、扬州市科技馆等建立了馆校合作关系,让各类场馆成为老师的教学资源和学生第二课堂。“我们的目的就是借助社会力量,共商如何为我们的学生成长提供有力环境,提升我们的人才培养质量。”刘厚林表示,学校不仅对学生学习有要求,学风有建设,还期待他们都能素养有提升。通过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负社会和家长的厚望。
今后,扬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也将继续发挥公益责任,积极参与到全社会的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之中。依托社区资源,创新开发“职业体验课程包”。一方面,引入竹编、剪纸、拓印、雕版印刷、绒花等非遗传承人走进社区,让学生在传统工艺中感悟工匠精神;另一方面,依托学校强大的实验实训设备资源,对社会开放建筑工程施工、智能制造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三个省级职业体验中心,为中小学生提供职业认知体验服务。
学校将围绕全国校家社协同育人实验区建设目标,重点推进“校家社协同育人平台”建设,开发“扬州特色职教协同课程”校本体系,将“运河文化”等地域元素融入志愿服务实践项目;进一步对社会开放建筑工程施工、智能制造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职业体验中心,为中小学生提供职业认知体验服务,辐射带动区域协同育人生态升级。
来源 | 扬州广电扬帆手机频道
编辑 |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