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汉中市,当地122万亩水稻陆续进入插秧期,随着农业新科技的广泛应用,过去农民一脚泥水一身汗的传统插秧方式,正在逐渐被更加智能、更有效率的现代化耕作方式取代。
总台主播天亮:“现在总台记者闫星光正在汉中市城固县的一块稻田里,我们来连线他。星光,你好!来给我们介绍一下,现在现场插秧是什么样的情况呢?”
总台记者闫星光:“我现在就是在汉中城固县的龙头镇,在我身旁的是一块百亩连片的稻田,现在在这里,一共有五台插秧机正在进行作业,大家可以看到,针对今年的插秧季,当地政府也在积极地推广智慧农机的应用。除了传统的插秧之外,大家可以看到现在正在作业的就是一台搭载了北斗导航系统的无人插秧机。这台无人插秧机只需一个人来装填秧苗,机器会按照设定好的路线精准地走直线、自动掉头,插秧的误差也在3厘米以内。一天作业8个小时,就可以完成近40亩的稻田插秧任务,像我身旁的这个百亩稻田,五台插秧机共同作业,预计今天下午3点就可以全部完成这里的插秧任务。在我身旁桌子上的这两盘秧苗,和这个正在大田里插秧机上的秧苗是一样的,这里每株秧苗大概有5到6片叶片,长度在18厘米左右,这样的生长状态非常适合机器插秧。那么这些秧苗,是来自距这里不远的一个智慧化育秧工厂,在这个育秧工厂,水稻育秧就像在工厂流水生产线一样,采用机械化培育,时间、温度都可以很好的进行一个精准控制。育秧机上的秧苗经过这个机器的时候,就可以完成自动的一个灌溉,不仅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降低了育秧的成本,还有效降低了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更为重要的是,育秧工厂能将传统的40天育秧周期缩短到18天左右,效率翻倍、时间减半,全年可以为周边的用户提供机插秧苗超过5000亩。这两天当地也是下了一些雨,有利于插秧,但是由于今年整体还是比较干旱,插秧的周期要比往年同期延长10天左右。为了有序插秧,科学调度农业用水,通过这里的农业智慧管理平台实时收集数据,并对不同田块的插秧时间、施肥时间以及农管时间进行有序安排,提高农机的使用效率。通过无人插秧机、智慧化育秧工厂以及智慧农业管理平台,就可以大大地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为夏粮的丰产丰收打下一个非常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