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太平洋陆军司令近日发表暴论,宣称已经在第一岛链部署重兵,大陆收台要“三思而后行”,难道我们统一还要看美国脸色?



美国太平洋陆军司令克拉克,近日接受《华尔街日报》的采访,声称目前台海局势已经到了“非常时期”,以中国大陆演练对台湾地区的潜在封锁为例,五年前他不会想到,北京会考虑采取这样的行动,但现在这已司空见惯。

《华尔街日报》补充报道称,由于中国大陆不断“扩充军力”,美国陆军已在印太地区组建多域特遣部队,并在菲律宾部署新的导弹系统,如“堤丰”中程导弹系统,后者可以打击远至中国大陆的军舰、飞机和陆地目标。

美国太平洋陆军司令克拉克叫嚣说,如果这些在第一岛链的军事部署,能让中国大陆对台动武之前“三思而后行”,那么美军会继续这样做。

克拉克的战争叫嚣并非孤立现象。从五角大楼《印太战略报告》将中国定位为“首要战略竞争对手”,到美国在亚太地区构建“导弹包围圈”的军事部署,这些举动与冷战初期杜勒斯“大规模报复战略”的剧本如出一辙。



20世纪50年代,美国军方曾以“共产主义扩张”为名,在亚太地区建立400余个军事基地,其直接后果是朝鲜半岛至今未愈的分裂创伤,和越南战场遗留的350万吨未爆弹药。历史学家约翰·道尔在《帝国》中揭示,美国军工复合体始终通过制造假想敌来维持其全球存在,这种模式每年耗费美国纳税人超过8000亿美元,却将太平洋变成了“布满军舰的战场”。

当前亚太地区的经济融合度已达到历史新高,区域内贸易额占全球总量35%,中国与东盟连续三年互为最大贸易伙伴。

这种深度依存的经济生态,与美太平洋陆军克拉克设想的,战争场景形成尖锐对立。正如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此前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所言:将商业航道变为军事前哨,无异于在集成电路板上安装定时炸弹。

美国在印太的军事化动作正在触发连锁反应。日本防卫预算突破GDP的2%,澳大利亚斥资3680亿澳元打造核潜艇舰队,菲律宾重新向美军开放4个军事基地,这些变化彻底打破了亚太原有的战略平衡。



军事专家指出,美国计划部署的“堤丰”中程导弹系统,其3000公里的打击范围,将覆盖东亚主要城市,这种前沿部署必然招致反制,形成“安全困境”的恶性循环。历史经验表明,军事演习与前沿部署越靠近对方领土,越易引发误判与意外冲突。帕鲁等太平洋岛国已成为中美地缘博弈焦点,双方军事活动频繁,稍有差错即可引发危机。克拉克将军称“中国的挑衅行为让环境更危险”,却忽视自身言论对地区稳定的侵蚀。更多军力直接部署于南海和台湾周边,只会强化“对华包围圈”,给东亚地区和全世界带来更多不稳定因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