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期的牛奶能不能喝?”“罐头放了一年还能吃吗?”
每个勤俭持家的中国人,都曾在冰箱前陷入天人交战:扔了心疼,吃了怕死,到底咋整?
但秉持着科学抠门的精神,还真有网友找到了5种过期也能吃的食物!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央视新闻客户端】【解放日报】【澎湃新闻】【人民日报】(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罐头:过期两年的“僵尸食品”,可能是你的救命粮
罐头是食品界的“木乃伊”,高温灭菌加上密封包装,让微生物无处可逃。哪怕过期几个月,只要罐体未膨胀、无锈蚀,内部食物大概率安全。
某网友就曾翻出压箱底的鲮鱼罐头,保质期2年,过期已5个月。开罐后无异味,煎炒后全家吃得香,省下30块外卖钱。
唯一的缺点可能就是罐子内物资的营养价值不高,但偶尔吃一次也没什么问题。
但也不是什么罐头都还能吃,若罐头鼓成“气球”,或开罐后酸味扑鼻,请立刻投掷进回收处,并默念三遍“抠门诚可贵,生命价更高”。
建议大家囤罐头时不妨贴个标签注明到期日,优先吃临期款。过期后每月检查一次,未胀罐可续命半年,但口感会逐渐“老龄化”,比如豆豉鲮鱼的豆豉可能软成泥。
冷冻肉:煮透还能再战江湖
18℃的冷冻环境能锁住微生物的命门,过期半年的牛排虽可能口感柴如鞋底,但只要无变色、无冰晶包裹的“冻伤”痕迹,高温煮熟后仍可安全食用。
美国农业部研究显示,冷冻牛肉在18℃下可保存612个月,过期后虽风味下降,但致病菌风险极低,当然前提是全程未解冻。
至于反面教材嘛……某位阿姨家的冻鸡翅存放一年半,解冻后腥味冲天,表面黏滑,布满了蛋白质分解产生的胺类物质,那鸡翅就必须扔掉了!
为了防止总是冻肉,不如将冷冻柜分区管理,贴标签记录入库时间。过期肉优先做重口味菜(比如红烧、麻辣烫),用调料掩盖风味流失。
但切记:反复解冻的肉是细菌培养皿,过期也救不了!
干货、腌渍品:老祖宗的智慧,过期也能续命
腊肉、腐乳、干香菇等传统干货,靠高盐、干燥、发酵三大法宝抑制细菌。比如腐乳含盐量超12%,微生物活不过三集。
比如广西农家自晒的腊肠,存放三年后表面泛白,但只是因为脂肪析出,事实上蒸熟后咸香依旧,不过亚硝酸盐含量可能飙升,建议少吃,及时要吃也尽量搭配维生素C高的蔬菜食用。
但亚硝酸盐终究不利于健康,比如农家火腿吃之前要去除表皮,熟成牛肉也必须“割舍”一部分,所以大家存放干货腊肉还是要尽量及时吃掉。
如果干货发潮、长霉斑,尤其是黄曲霉毒素的绿色霉斑,那就必须立刻丢弃了!须知一块发霉的腊肉,足以让全家肝损伤风险翻倍。
实在不放心的话,密封罐加干燥剂是干货续命神器。过期后每月检查一次,再有霉变直接断舍离。
至于腌渍品则建议开封后冷藏,半年内吃完,否则盐可能结晶成“钻石”,硌牙又费钱。
米面杂粮:虫不蛀、霉不生的“过期老干部”
干燥的米面杂粮是微生物的荒漠。只要在湿度<14%的情况下储存得当,过期一年的大米煮饭照样香,只是口感略糙。
甚至北方家庭存放大米,常温下保质期可延至2年,而南方则需加密封盒和花椒防虫。
某网友翻出过期10个月的燕麦片,泡酸奶后毫无压力,不过β葡聚糖含量可能下降30%,能吃但没什么营养了。
需要注意的是,米面杂粮一旦发现结块、霉味或虫卵(米象幼虫像会动的芝麻),请含泪告别!黄曲霉毒素的毒性是砒霜的68倍,煮成粥也救不了。
从抠门的角度来看,建议买米面时选小包装,遵循“先进先出”原则。过期后分装成小份,每月检查一次。若囤货成瘾,那还是直接购入真空封口机好了。
蜂蜜、高度酒:过期?不存在的!
蜂蜜含80%糖分,渗透压高到微生物细胞脱水而亡;高度白酒更不必说,50度以上的酒精本身就是防腐剂。
考古学家曾在埃及金字塔发现3000年前的蜂蜜,至今未变质。
李大爷家珍藏的十年蜂蜜结晶成“糖砖”,温水化开后甜度依旧,不过活性酶可能已阵亡,好在蜂蜜主要功能是好吃,不是治病。
但也有些掺水假蜜和保存不当的蜂蜜会发酵变质!若蜂蜜冒泡、有酒味,恭喜你买到“蜂蜜味醪糟”,请拉黑无良商家。
蜂蜜和酒其实无需标注保质期,但开封后需密封防潮。蜂蜜结晶属正常现象,隔水加热即可恢复液态,切记别用微波炉,会炸!
总的来说,过期不等于不安全,但奶制品、凉拌菜、切开的水果等高风险食品,过期一秒都别犹豫,扔!
遇事不决则使用感官审判法:眼观(颜色)、鼻嗅(异味)、手摸(黏腻)、口尝(酸苦)——任何一项异常,立即执行“死刑”。
最后还是建议大家科学囤货,按消耗速度买量,临期食品列清单优先吃。冻品则分装小份,避免反复解冻。
结语
省下过期食物的钱,是为了吃更好的新鲜货,而不是为了攒医药费。记住:“能吃”和“值得吃”是两码事。
当你对着一罐过期两年的午餐肉犹豫时,不妨默念:“抠门一时爽,中毒火葬场。科学断舍离,省钱又健康!”
毕竟抠门是门技术,健康才是咱们生活最大的底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