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几个兄弟姐妹在一起,有人显得安静,有人喋喋不休,有人一开口就抱怨。
那些安静的人,看似无情,其实是以不变应对万变。
如果家庭里,有人对以下几件事保持“无动于衷”,说明他相当聪明。
01
对老人偏心“无动于衷”,说明学会了靠自己。
说起老人偏心,很多人是抱怨不断,甚至暴跳如雷。
老人把存款给了大儿子,小儿子一分都没有。小儿子、小儿媳,往往会以“我不给他们养老”为要挟,把大儿子当成眼中钉,把老人说成缺德的人。
兄弟姐妹都希望老人偏爱自己,这样就可以得到一笔钱,并且是不劳而获。
为什么不想一想,老人自己的钱财,要留给谁,不是“个人决策”吗?就好比你手里的钱,要如何花出去,不需要大家庭里的每一个人都同意吧?
聪明的人,早已学会了靠自己。
从普通家庭来看,很多父母也没有什么价值连城的东西。特别是农村家,一栋老屋,几万存款,一亩三分地。
为了父母手里微薄的钱财,和兄弟姐妹撕破脸。你有了这样精力,还不如去打工几个月,自己赚点钱。
再说了,老家的一亩三分地,你也不种,去争,有什么意义呢?老屋,也不会去住,争来了,也是锁起来。
与其对内争,不如对外争。这思维换一个角度,人就习惯自己去奋斗,脱离原生家庭的掌控了。
02
对老人过世“无动于衷”,说明孝道早已无愧于心,也成为了后事的主办人。
人这一生,除了生死,其他都是擦伤而已。
看到老人过世,很多兄弟姐妹是抱头痛哭。一些儿媳女婿,也忍不住流泪。
总有人,在此刻,无动于衷,对一家人进行分工,对老人的后事进行妥善安排。
在我的老家,老人过世之后,主事的人,称为“当大事的人”。一切开销,葬礼流程,都是他做主。
聪明的人,不会因为生死,就六神无主。
另一方面,老人过世,意味着遗产分配开始了。愚蠢的人,对遗产虎视眈眈。
一些从来不孝顺老人的人,内心非常愧疚,哭得稀里哗啦。但凡有亲戚来,就哭诉一次,树立自己孝道的形象。
无动于衷的人,才是最明智的人,他对当下的情况积极掌握,对过去的孝道,也问心无愧。坦然的背后,是过硬的人品,还积极想着未来生活。
对于遗产,也决定不争了。那就没有什么好激动的,也不介入兄弟姐妹的矛盾之中。处理了后事,马上回到自己的小家庭,过自己的小日子。
03
对孩子的争吵“无动于衷”,说明学会了无为而治,放养。
俗话说:“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四代认不到。”
兄弟姐妹作为亲人,会常常聚会。大家的孩子,作为表兄妹、堂兄妹,也会聚集在一起。
很多的父母,都喜欢护短,一旦自己的孩子委屈了,立马就跳出来保护。也不分青红皂白,数落其他的孩子。
聪明的父母,却冷眼旁观,不会轻易介入孩子之间的争吵。
孩子争吵的时候,哭哭啼啼,也会告状。但也是说一句:“我不跟你玩了。”过一会,还是会一起玩,闹腾继续。
孩子的事情,交给孩子去处理,这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记得我小时候,去舅舅家过暑假。
舅舅的儿子,比我小两岁,很是调皮。他拿着一个马蜂窝,追着我,非要把马蜂窝放在我的衣领里。
忍无可忍的我,抄起了棍子。我们恶斗了几次。
到了午饭时间,我们又一起讨论下午游泳的方案,似乎上午的事情,一点都记不得了。
大人会以为面子,功名利禄,扎扎实实地争斗,而孩子不会,争斗是单纯的。不去管,才是最好的教育。
04
对外人的挑拨离间“无动于衷”,说明对家人充分信任。
你也许遇到了这样的事情:夫妻一起逛街,有熟人走过来,故意说“你的妻子,昨天好像不是和你一起逛街”。这句话,对于喜欢猜忌的夫妻,会引发争吵。
男人以为妻子真的和陌生人逛街,做了见不得光的事情。
聪明的人,对熟人的话,一笑而过,完全不放在心上。这也是夫妻之间,信任度很高。
兄弟姐妹的关系中,也是一样。总有一些人喜欢挑拨离间,说大哥得了很多好处,小弟就要多注意;说大嫂拿走了古董,小儿媳要留心。
尤其是大家同住一个村里的情况下,外人的挑拨,不会断绝。外人就希望看到你们“窝里斗”。
聪明的人,就是不会窝里斗。一切谣言,止于智者。
对家里人猜忌,生气,对外人亲和,肯定是把关系搞反了。反着想,立马就通透了。
05
《道德经》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兄弟姐妹是一个大集体,同时每个人是独立的个体。
个人要融入集体,又要有做自己的智慧和勇气。
对于家庭关系,有自己的判断,凡事都在掌握中。所有的变数,都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很多人在父母过世之后,才会明白,兄弟姐妹一场,不过是阶段性地陪伴,那些耿耿于怀的事情,最后都是过眼云烟。
如果能在父母过世之前就明白这些道理,那就胜人一筹了。
人就活百年,在父母家住,也就一二十年,大部分的日子都是自己的,何必陷入大家庭太深太久啊。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