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多灾多难,继诸多帝国列强相继逼迫腐朽无能的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之后,经过“明治维新”国力大幅度增强的日本也向中国伸出了早就蓄谋已久的利爪。而东三省实施的不抵抗政策更是让原本就气焰嚣张的日军变得更加肆无忌惮,甚至在后来发出了“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嚣张宣言。

东三省的胜利占领不仅仅让日军建立了空前的信心,同时也为对方提供了一系列物资的补给,对于日本这样一个资源匮乏的小国来说,当时国内混乱的中国就是一块充满诱惑的大蛋糕。因此日军很快便发动了七七事变,对中国展开了全面侵略的步伐。



当时日军的重点打击目标多是一些资源丰富,经济水平发展不错的城市,这样一来可以切断中国众多地区的交通,二来也可以极大补充自己在战争过程当中的消耗,达到日军“以战养战”的目的,这样便可以极大增强队伍作战的续航性

按照日军的进攻节奏和计划,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城市是要进行占领的,但是哪怕到了抗战中后期日军依然没有选择进攻陕西,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但从陕西地区的历史地位来看,其自古以来就是一座文化古城,多次成为封建王朝的国都,即使到了近代其自身经济发展有了些许下降,但是依然属于重要城市的序列。



再加上当时作为八路军根据地的延安就在陕西周边,一旦占领陕西之后就能够极大的威胁到我党的抗日武装力量,这说明占领陕西对于日军整体的战略计划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不过日军最终没有选择占领陕西并不是因为其不愿意进攻,而是进行初次尝试之后就遭遇到了巨大的挫败



当时日军占领东北华北地区之后,原本便意图占领延安重庆,因为这两座城市分别是国内两支最大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只不过当时日军已经没有足够的实力拿下陕西了,这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就单从两国的国力进行对比,虽说日本借助“明治维新”,其国内综合实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中国毕竟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但这一点产生的差距就不是轻易能够弥补的。



日军在最初时候的占领过程之所以那么顺利,主要是因为当时中国国内军阀混战内耗严重,加上东北军的不抵抗政策。而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日军面临的武装抵抗力量要比在东三省的时候强得多。

在遭到强烈抵抗之后的日军资源消耗量成倍上升,虽说其在占领一部分城市之后进行了补充,但是还是有很大的缺口,特别是在士兵人员方面。日军在每占领一个城市之后都需要派出对应的力量进行驻防,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又削弱了日军的实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日军想要占领陕西自身也没有足够的实力了。



另外一点就是在陕西地区周围的抗日武装力量实力是比较强的,其中就包括八路军和晋绥军。这两支部队在全民族抗日的指引下进行了初步的合作,这样的力量让日军对此大为头疼。特别是阎锡山的晋绥军部队,虽说战绩不是特别优秀,但是其庞大的士兵数量和精良的武器装备对于日军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而八路军虽说装备简陋,但是却开发出了各种有效的作案方式,不断消耗日军的有生力量,不管是对日军前方还是后方都是巨大的威胁。在这样的情况下,日军根本难以抽出额外的力量对陕西发动进攻。不过日军虽没有攻破陕西,但却派出了一部分空军队伍对陕西地区进行轰炸,只不过没有取得什么成效。

在这样的情况下日军自然不会大举进攻陕西,一个是担心自己遭到抗日力量的沉重打击,另外其进行初步的试探之后都以失败告终,在这样的情况下日军只能选择放弃了。所以日军之所以在抗日中后期没有选择大规模进攻陕西是出于主客观方面的多方原因。



日本是一个侵略性很强的民族,在其实力得到膨胀之后野心也随着增长,对于这样别有用心的邻居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过当今的中国已经不是当时那个落后腐朽的国家,日本想要再次侵略中国想必只能说是异想天开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