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书圣,王羲之已经成为中国书法的代名词,历代对他尊崇有加,被认为是书法正宗,后世学书者无不宗王以示正统,尽管历史上也有人质疑王书过于秀媚,但是依旧难掩人们对王羲之及其书法的推崇。



不过在所有人都将王羲之视为高不可攀的大师时,当代书法家曾翔先生却要与王羲之做同学,引发书坛热议。



曾翔先生说:不要将王羲之当成老师,要把王羲之成为同学,你把他当成老师又怎么能够超过他呢,你把他当成同学,大家一起玩玩,会很有意思。



曾翔先生秉持着一贯的轻松、惬意的心态说出了这番令人惊讶的言论,一时间“狂妄”、“无知”等恶语汹涌而来,不过再恶毒的漫骂也难以影响曾翔先生分毫。



其实这一看似狂妄的说法,实则蕴含着对艺术传承的深刻思考。当代白蕉先生也曾说过:喜欢我的字就不要去学我的字,而要去学我的老师,这样才能超过我。



白蕉先生的话体现了传统文人的谦逊,而曾翔先生的言论也展现了传统文人的雄心和信心。



曾翔先生并不是说说而已,而是已经在亲身实践,他舍弃了王书一脉,而是上溯秦汉,于砖瓦简牍这些民间散迹当中探寻书法的本源。



书法就是智慧且多情的中华民族从日常书写中发现并提炼出的艺术美,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生活的热爱,也展现了前人的创造精神。



正是一代代人的总结提炼,才造就了王羲之一飞冲天的书法成就,开启了几千年的书法艺术发展历程。



后世皆学王书一脉,也让书法审美逐渐标准化,局限了书法更为广阔的发展,当今书坛很多书家都敏锐的察觉到这一现象,都开始从不同的方式去寻求突破。



突破的主要途径就是寻古,从篆隶中汲取营养,融合王书优点,并结合时代文化潮流,试图另塑旁支,当今王镛先生等人走的都是这样一条路。



曾翔先生则走的更远,他已经抛弃了所有世人公认的书法经典,专注于民间散迹寻求毫无雕饰的自然和天真的书法意趣。



历史上,凡开宗立派者必先破除迷信。颜真卿突破二王藩篱,自创颜体。曾翔先生的"同学论",延续的正是这种不盲从的艺术家精神。



曾翔先生所谓"做同学",就是要打破时空界限,与古人进行平等艺术交流。这种与古人平等对话的态度,才是艺术传承的真谛。



当别人还在尊古人为师时,曾翔先生要和古人做同学,证明了他已经站在了一个更高的点上去看待古人书法,去理解书法的真谛。尊古为师是继承的关键,以古为友则是创新的开始。



今人学书是在临古,但是书法不应只有古而没有今,否则后人该如何评价当今时代的书法特征,难道说这个时期的书法家都精于临帖吗?



书法想要长存就必须不断发展,要发展就必须创新,创新就要与时俱进,要充分体现时代特征,一味的泥古只能让书法越来越封闭,生命力越来越弱。



在传统与创新交织的当代书坛,曾翔先生的主张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维度。既不否定传统,又不被传统束缚,从曾翔先生的书法作品中可以清晰的领悟他的艺术思想。



考察曾翔先生的创作实践,其作品既有深厚传统根基,又有当今的时代朝气。这证明"与古人同学"不是虚言,而是一种可行的探索路径。



回望历史,王羲之变革钟繇古法,颜真卿突破二王传统,都是在与古人"同学"而非"跪拜"的过程中完成的。这才是艺术传承的正道。



曾翔先生"与王羲之做同学"的主张,体现的是一种健康的艺术传承观。不迷信权威,不固步自封,在平等对话中寻求突破,这或许才是对待传统最明智的态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