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安

南安市美术馆负责人,泉州市优秀文化艺术人才,政协第十三、十四届南安市委员会常委,南安市文联兼职副主席,南安市民革副主委,泉州市高层次第三层次人才,“南安文化名家-王志安书法工作室”领衔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楹联学会会员,福建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南安市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国学修养与书法•第二届全国青年书法创作骨干高研班”成员,中国文联、中国书协“源流时代”“中国力量”“伟业”“承续”等大型主题展参展作者,中国书协第四届“文质兼美”优秀基层书法家,国家艺术基金2016书法创作人才,中国标准草书学社社员,北大方正“中华精品字库工程”赵孟頫行书字库审稿专家委员,方正字库“王志安行楷体”作者,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省书法创作研究中心书法家,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北京人文大学客座教授。



全国第二届书法小品展入展作品

二届小品展创作手记及其他

学书经历

1998年大学毕业分配到南安官桥五星中学任教,便想以书法这一兴趣爱好来打发闲暇时光,于是由米芾行书《苕溪诗帖》与赵孟頫小楷《道德经》入手,宿舍方寸书桌成为笔墨耕耘的起点。2005年以八张手札式作品意外入展全国第五届新人新作展,初窥书坛门径。此后十余年,我系统上溯“二王”、颜鲁公,下及宋四家、赵孟頫等,渐形成个人书风——既追求线条的含蓄内敛,又暗含文人意趣的灵动。2014年入选中国书协第二届“国学修养与书法”骨干高研班后,更注重诗书养气,将古文钞读与书法实践结合,以文心滋养笔墨。学书之途多以自学为主,所幸没有走弯路。

创作方向

近年聚焦宋元小行草,尤以蔡襄、苏轼、赵孟頫用功最勤。此次入展二届小品展的作品内容是《宋黄庭坚题跋选抄》,其题跋兼具禅机哲思与率性文气,契合我“书以载道”的追求。四尺对开条幅刚好满足小品展最大四平尺的要求,主体部分是三个方形块面,借鉴册页的书写节奏感,字组疏密随文意跌宕,不多的几处牵丝连带与长线条又形成视觉张力,追求“重而不雍,轻而不浮”的辩证统一。

作品准备过程

我投展相对比较随意,并不会因投展而去专门创作,更不会为了投展去反复打磨一件作品或一个内容,因此我的入展作品基本上能体现日常创作状态。或许大家会发现,我除了一些邀请展之外只投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性展览,其他商业展是见不到我名字的。所以投展于我并不是一种负担,而是日常书写之后顺势而为的事情,往往最简单的投展作品就是一本册页,因此并不需要作特别的准备。至于书写工具当然是选择自己最顺手的,我日常都是用自己定制的兼毫鸡距笔书写。

内容的选择

网络上公示的作品里有一件抄写的是现代歌词,争议很大,很多人说有没有给歌曲的作者付版权费。确实,我曾经在以前的文章中有谈到当古代传统书法与现代文字内容碰撞时,擦出的不一定是火花,而是麻烦。这里面不仅仅涉及版权,还有其他相关问题。

这次八届兰亭奖,我投的三件作品中有一件册页内容是刀郎的歌词,听说已经进入最后的阶段了,因为其中有评委提出刀郎是有争议的人,歌也是有争议的歌,大展在文词方面宁谨勿放,最后连入展都没给,这不得不说是一次有着深刻教训的遗憾。因此,在书法作品特别是投国展的作品内容尽量不要写时人时文。古代的诗词歌赋即使它的情感基调是十分颓废的,作为书法内容时也远比选择现代诗文要保险得多。

给书友的寄语

书道如参禅,贵在“守得莲开”,忌急求风格而失法度。投展不必媚时风,当坚守本心。一持敬畏,与古为徒;二养胸襟,得失随缘;三寻真趣,于茶席、典籍乃至动漫手办中悟得生机——艺术终需回归“人”的温度。恰如东坡所言:“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笔墨之道,亦是心性修行的镜像。

关于此次公示

作为全国第二届书法小品展的拟入展作者,我认为此次首次采用名单与作品同步公示的机制,不仅是评审透明化的进步,更是对书法创作生态的一次深度重构,其意义远超表层的形式革新。

首先,本届展览共收到两万余件投稿,最终仅两百余人入展,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以往仅公示拟入展名单,纯属走走过场,公众监督机制都是在作品展出之后才启动,如此“亡羊补牢”并不可取。而作品的同步公示让评审过程真正暴露在阳光下,既能震慑代笔、抄袭等投机行为,也倒逼评委以更审慎的态度对待每一幅作品。

同样,这一机制的实施也迫使以后的投展作者直面“技法纯度”与“风格辨识度”的双重考验。当作品与作者姓名绑定公示时,创作者不得不十分审慎地对待自己的作品,能否在公示期顶住公众的审视与品评对创作者是强有力的考验。我在各个网络平台已经看到很多所谓“锐评”的直播活动,也收到了一些朋友发来的品评我入展作品的片段。当技法标签褪去,作品中的个性基因是否足够支撑艺术生命的延续是每个新时代书法作者该思考的问题。

我认为这是最直观的两个方面,至于其他学术性的对话场域就不是我们太关注的了。此次变革如同投入静水中的石子,其激起的涟漪正在重构书法生态的各个维度。做好自己,写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投展与投机

我看到网络上有朋友在锐评我的作品时说的最多一句就是“咋还投展呀,一点都不给年轻人留活路”,我不禁莞尔。我在市美术馆,投展拿成绩是每年工作的一部分,并不是刻意占位。何况,有我们这几个“老人”做点缀,才能显出“雏凤清于老凤声”的高级感。投展,只是学书到一定程度上水到渠成的事情,不是起点也不是终点,不必太在意。

艺术投机是当代艺术界面临的比较严重的问题,并不局限于书法,有的更甚于书法。其本质上是功利主义对艺术本真的侵蚀,是当代快餐文化对艺术人群的反噬,完全杜绝还是很困难的……这里就不多谈了。




王志安作品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