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的一天,时任广州市委书记处书记的梁湘,下基层检查工作。令大家没想到的是,调研回来后,他立即向市委提出了强烈建议:压缩广州政府开支,严禁楼堂馆所建设。
梁湘
此时,广州正按照1954年的规划,大力推进市政府工程建设,为何要突然叫停呢?大家很不解。一次会议结束后,有人要求梁湘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梁湘突然眼含热泪,讲了自己下基层的情况。就在前些日子,他在检查时,无意间走进了起义路小巷里的一所古老的大屋。令他没想到的是,这样一个陕小的地方,竟然住着60多户人家,一共400多人挤在这里。
他走进了一户人家后更为震惊,全家11口人,挤在只有16平方米的房间里。为了能住得下,只好床上叠床,屋里甚至已经没有任何空间,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
梁湘说到这里,泪水再也止不住了。对与会的同志说,新中国成立都有十几年了,广州的发展也有十几年了,可为何还有这么多的人民,居住在条件这样差的环境里,我们心里有愧啊!
他认为,现在政府很多同志盲目地追求发展,并没有真正地扑下身子去了解老百姓的需求,去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说如果在发展的过程中老百姓不满意,那发展就是没有意义的。
他又提到说,在大屋里问了这些人有什么需求。很多人说,如果能有一个地方好好睡上一觉,那就太好了。梁湘说到这里,擦了擦眼泪,哽咽地说:“人民的要求并不高,我们若不为他们着想,就没资格叫人民政府了。”
中间梁湘
他强调说,政府现在是能做到的。虽然现在全力推进城市建设,但市政府现在办公的地方还是够条件的。因此,他强烈建议压缩开支,特别是严禁兴建楼堂馆所,把钱腾出来兴建简朴的楼房,让这些居住条件实在困难的老百姓搬出来,真正地改善一下他们的住宿条件,也完成他们祖祖辈辈的夙愿。
梁湘的建议得到了广州市委的批准。随后不久,在广州的东郊、西郊等方向,纷纷建起了简朴的楼房。建好以后,市委又配套出台了分配标准和规则,全市范围内排查,让人均不足两平米的家庭优先入住到这里……这一举措,得到了老百姓的交口称赞,很多搬进新居的老百姓,一生都没有忘记梁湘。
而像这样的,梁湘一心为民解决问题的事情还有。广州东郊的员村,也是60年代开始建设的大型工业区。为了发挥集中优势,这里建了很多工厂,如纤维厂、化肥厂、罐头厂等等,又将城里的许多工厂也搬了过来。
右为梁湘
当时,这里一片荒芜,也是动员了很长时间,一些员工才同意搬到这里来的。但是,工厂建好后,市政建设却没有跟上,数万名职工拖家带口来到这里上班,买菜、买日用品都没有地方,看个病都必须请假到市里去看,孩子上学等问题更解决不了了。
职工居民意见非常大,而相关部门却一直要求大家克服困难,说现在是创业阶段,大家要咬牙挺一挺,现在没有钱搞市政配套。大家一听就不干了,纷纷向政府反映困难,强烈要求调回市区工作。
梁湘第一时间知道这件事后,便着手处理。他把政府相关人员召集到一起,语重心长地说,这些人能搬到郊区来,已经是很大奉献了,我们要给大家解决后顾之忧啊!
因此,他又是千方百计节省政府开支,腾出一部分钱来,亲自主持相关人员搞设计,就在员村的中心兴建了便民一条街。
菜铺、百货店、电影院、学校等设施很快都建了起来,还在员村的旁边修建了广州第一座森林公园。条件变了,大家的心都安稳了下来,也都记住了梁湘的这一大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