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记者 刘金 通讯员 全金兴 李燊志 文/图)5月9日,阎纲先生新作《我在场》首发分享会在礼泉县举行。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高建群,陕西省作协副主席、咸阳市文联副主席王海,西安市作协主席穆涛等文化界人士,咸阳市文联党组成员、咸阳市文联副主席赵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刘东风,礼泉县相关领导及省内部分专家、作家参加本次活动。著名文学评论家、著名作家、《我在场》作者阎纲先生出席活动。
分享会上,来自陕西省作协、西藏民族大学、咸阳师范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我在场》的文学价值展开深入研讨。他们指出,阎纲先生以“在场者”视角,通过亲历者的笔触还原文学史上的关键瞬间,剖析经典作品的精神内核,既展现了中国当代文化思潮的演进脉络,更以“带体温”的文字传递对社会与人性的深刻洞察。这种“在场”书写,既是对文学传统的回望,更是一位九旬作家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思想宣言。活动现场,西咸新区作协朗诵委员会相关负责人朗诵了《阎纲回乡》及《我在场》的精彩片段,生动演绎出作品的深刻内涵,让与会嘉宾对阎纲先生的创作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见证者,阎纲先生始终以敏锐视角记录时代变迁。从文学评论到散文创作,他的文字兼具学者的理性思辨与赤子的热忱真诚。《我在场》是其继《我还活着》之后的又一力作,虽已至鲐背之年,阎纲先生仍以“眼见为实,实话实说”的创作态度,将个人记忆熔铸于时代叙事,展现出“生命不息、笔耕不辍”的文学坚守。正如他在答谢辞中所言:“‘带体温’就是热情似火,有真情,有气场,怀之暖心。”这种对文学的赤诚热爱,贯穿其七十余载创作生涯。
分享会现场,阎纲先生深情表达对故乡礼泉的眷恋:“讲好我们礼泉的故事,讲好我们中国的故事,让文字更美丽,让中国更真实!”这份扎根土地的情怀,与其“在场”的创作理念深度契合——既以文学评论家的身份介入时代文化进程,更以故乡为精神原点,将个体经验升华为对民族文化的思考。这种“与时代同行”的使命感,正是《我在场》的核心价值所在。
此次首发分享会不仅为文学爱好者搭建了交流平台,更以阎纲的创作历程为范本,展现了老一代作家“以笔为刃、以文载道”的责任担当。与会者一致认为,《我在场》的出版既是对阎纲先生文学成就的阶段性总结,更是对当代文坛的一次精神激励——在快节奏的时代语境下,这种沉潜深耕、心怀家国的创作态度,为推动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注入了珍贵的传统力量。
从《我还活着》到《我在场》,阎纲先生以“在场者”的姿态诠释了文学与生命的深度融合。正如他的文字始终“带体温”,这位九旬作家用一生践行着对文学的热爱与忠诚,让“在场”不仅成为一种创作理念,更升华为一种穿透时代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