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引发全国关注的冤假错案当事人赵作海在河南商丘因病离世,终年72岁。



据其亲属透露,赵作海遗体已安葬于老家柘城县老王集镇赵楼村。

赵作海这个名字,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已经有些陌生了。

但如果提到那起离奇的“死者复活”案,相信很多人都会想起他。

1999年,河南商丘的一个小村庄里,发现了一具无名尸体。

警方调查后,将赵作海锁定为重大嫌疑人,并将其刑拘。

在羁押期间,赵作海遭受了难以想象的刑讯逼供,

最终被迫做出了9次有罪供述。2002年,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赵作海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一个普通农民,就这样背负着杀人犯的罪名,在监狱里度过了11年暗无天日的时光。

然而,命运却和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2010年,本该已经“死亡”的“被害人”赵某晌,竟然奇迹般地回到了村里!

这起离奇案件瞬间反转,赵作海的冤情终于得以昭雪。他被改判无罪,并获得了65万元的国家赔偿。

虽然获得了赔偿,但11年的牢狱之灾,给赵作海的身心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伤。

重获自由后,赵作海的生活并不平静。

他曾尝试用赔偿款做生意,但都以失败告终。

最终,他还是回到了农村,过着平淡的生活。

看到这里不免人感到唏嘘。



现实中有很多人喜欢把“正义可能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这句话挂在嘴边,直到此刻,我依然觉得这句话无比恶心。

这句话看似义正言辞,但仔细想想,这何尝不是在美化“非正义,同时给“迟到的正义”创造条件,提供理论依据。

理论上说正义绝不缺席,可是你来了,姗姗来迟,甚至一等就是多少年,以至于人都死了,这个时候再来,意义大吗?

迟到的正义根本就不算是正义,只能算是真相。

所以,迟到的正义,就是对正义的亵渎,

不但不值得吹嘘,还应当好好反思。

愿老赵安心归去,再也不用体会这人世间的残酷!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冤假错案得到昭雪,如内蒙古呼格吉勒图奸杀案,聂树斌强奸杀人案,赵作海杀人案等等。相比恶性案件,冤假错案更让人唏嘘且意难平。

纵观这些冤假错案,往往与刑讯逼供紧密联系。困于侦查手段的落后,迫于上级机关限期破案的压力,刑讯逼供似乎成了执法办案人员无坚不摧的利器。

英国思想家培根就曾说过:犯罪是污染了法律这条河流,

但是不公正的审判是污染了河流源头。



他们的人生已无法改变,但是他们的遭遇带给整个司法系统的回声振聋发聩。

如何避免纠正错案只靠真凶落网,死人归来,

禁止刑讯逼供,不仅仅是救民众自己,也是在救整个司法体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