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源】我爱运一
【编辑】Samuel
随着上海地铁网格融合共治工程深入实施,9号线小南门站深度融入属地综合网格治理,携手黄浦区小东门街道老城厢网格以“共推治理、共享资源、共创机制”为理念,聚焦街镇居民和地铁乘客,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目标,跨界解决了车站出入口早晚高峰共享单车乱停放问题,实现了基层治理效能与居民满意度“双提升”,地铁网格融合共治工程取得一定成效。
小南门地铁站作为该街道辖区唯一的地铁站,随着城市通勤需求激增,地铁站周边面临多重挑战,共享单车潮汐式停放、超量淤堵等现象日益渐增,大大影响了行人通行,破坏街面秩序,形成了安全隐患。为此,小南门站向小东门街道提出整治需求,街道高度重视,迅速响应,将‘破解地铁站周边共享单车停车难题’列为2025年老城厢网格治理的首项重点任务,并立即启动相关整治工作。
“多格合一”绘就文明出行新风貌
设置共享单车电子禁停区
小东门街道联合黄浦区城管执法局,通过多方联动,疏堵结合优化管理。与美团、哈啰、青桔三家共享单车公司在9号线小南门站周边中华路(沙场街-董家渡路)、王家码头路(中华路-王家嘴角路)、沙场街及紫霞路南侧设置共享单车禁停区,释放通行空间。在车站2号口外150米的董家渡路(中华路—南仓街)区段扩容承载区,设立了共享单车集中取、还区域,通过集约式管理,推动企业责任落实与市民规范停放形成良性互动。
整治前
整治后
设置张贴物宣传
根据站外“共享单车”停放区域设置情况,小南门站配合小东门街道在车站出站闸机显眼位置、出入口等增设《小南门地铁站周边共享单车取停范围》张贴物。同时,根据车站早晚高峰进出站客流特点,通过增加专题广播,引导有用车需求的乘客前往共享单车停放区。
加强高峰时段引导
针对早晚高峰时段单车停放需求激增的情况,车站联合小东门街道制定详细的共享单车引导方案。在工作日早高峰期间,小南门站安排党员志愿者在车站内做好乘客的引导宣传工作;在早晚高峰期间,街区志愿者组成早晚高峰值守小组,在禁停区实施后驻守地铁口、路口、沿线,引导用车人群前往指定区域取、还车,多方共同开展秩序维护、宣传引导。
长效机制持续监管
为确保整治效果能够持久,车站与小东门街道紧密合作,共同建立长效监管机制。通过定期巡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对单车停放情况进行全面监控,一旦发现违规停放行为,立即进行纠正和处理。这种常态化的监管模式,将有效巩固整治成果,防止问题反弹。
经过一系列的整治和服务举措,小南门站周边的共享单车停放秩序得到了显著改善。市民的规范停车意识明显增强,共享单车乱停放现象大幅减少,市容环境和乘客出行安全得到了有效提升。
后续,车站还将联合小东门街道开展车站2号口施工改造、3号口外口袋公园建设等项目施工,通过深化保护区管理,推广文化项目,进一步深化车站与属地网格合作,构建新时代党建共同体,打造区域治理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