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和毫差了一横,州和州差得却不是分毫。
毫,是高毛,最早通豪,指猪背上的毛,又高又硬。亳,是高宅,是当年的殷商建都之处。殷商是著名搬家公司,办到哪儿,哪儿就是亳,有北亳,南亳和东亳,具体地点有好几种说法,但都在鲁豫皖交界,这片被黄河冲击出的平原,人们从古至今都在寻找高处居住,那些荒野中遗留的堌堆像一枚枚图章,给残存的史料盖上了证明。
我老家曹县是北亳,有汤王陵和伊尹祠。小时候的我,不知道三千多年前这里发生过什么,但每次下大雨,家里的院子就进水,雨再大些,还会进到屋子里,大人们只好从外面拉土,把院子和屋里的地面都垫高一层。只要有一家垫了土,这一片的邻居也都会垫,否则自己家就会进水更多。于是,每隔几年,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垫高一层。房子看上去越来越矮,里面的空间也越来越逼仄。殷商建都的那个亳,或许就这样被垫到百十米的地下了。
还好,作为一个地名,离老家不远的亳州,为殷商保留了下来。即使中间改成谯城,谯也是高的意思,原指是城门上的瞭望楼,总之,在这片平坦肥沃却多水患的土地上,人们对高的追求是血脉的遗传。
除了商汤之外,亳州还做过两次都城。一是在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谯被封为“陪都”,与许昌、长安、洛阳、邺并称为“五都”。二是在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刘福通起兵反元,拥韩林儿在亳州称帝,以亳州为国都。
这段历史很多人都熟悉,刘福通起义前,到处散布一则童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元史》记载,随后,治河的民夫就在黄陵冈发现了这独眼石人。
黄陵冈,就在今天的曹县黄河故道一带,石人具体从哪儿挖的,已经不好说,但征民夫挖河,我还有些印象,父亲那代人年轻时都去挖过,称之为“出劳力”,活很苦,也没有工钱,唯一的好处是馒头能敞开了吃,一个人一顿能吃七八个馒头,或许是看在馒头的份上,独眼石人倒是没有出现过。
亳州有涡河,是淮河的重要支流,也挖河,但挖得最有名的,是地道,主要用来运兵。今天能看到的“曹操运兵道”,始建于东汉末年,一直到唐宋时期还在使用,后来被黄河泥沙掩埋,民国时才被发现,据说是曹操所修筑。
曹操是亳州人,《资治通鉴》记载,官渡之战中,袁绍挖地道进攻曹操,曹军在营内挖了一道长长的深沟,以抵御袁军从地下来攻。这条运兵道虽不在亳州,但显然亳州的运兵道更复杂,有单层,还有双层,并设有猫耳洞、障碍券、障碍墙、陷阱、绊腿板、指挥室等等,不熟悉地形的,进去不光人出不来,命也没了。目前开放的区域都亮着灯,带着指示牌,我在里面走的时候还心有余悸,生怕曹操从哪个地方跳出来。
说曹操,曹操到。曹操藏在运兵道。
除了曹操,亳州还是华佗的家乡。华佗不仅是古代外科大夫第一人,也是医疗体育创始人,五禽戏今天这里依然有很多人练,在华祖庵,我也跟着练了一阵,动作不太到位,有点像戏五禽。
华佗虽未当过皇帝,却也让亳州成为了“都城”——药都。
药都的由来,可追溯到华佗给这片土地留下的基因,让亳州既产中药材,又是中药材交易市场。
亳州本土的中药材,都带一个亳字,如亳芍、亳菊、亳花粉、亳桑皮等,尤其是亳芍,在亳州种植历史悠久,清代就有诗流传“小黄城外芍药花,十里五里生朝霞,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种花如桑麻”。
当时,其药材贸易也非常发达,涡水两岸商贾云集、药栈林立,今天的南京巷钱庄、花戏楼都见证了当初的繁荣。
改革开放后,亳州的中药材贸易又开始活跃起来,越来越多的人重操旧业,1984年,亳州政府建立了第一个占地面积约六万平方的“中药材大世界”贸易市场,“摊位近千、日逾万人次”,在全国引起较大的影响,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
一批亳州人迅速先富起来,如90年代亳州流行的一句顺口溜:“站在喷泉往东看,家家都有几十万”。后来,市场又历经几次扩建搬迁,成就了如今全球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
我去亳州时,进去转了一圈,发现比想象的还大很多,还要热闹很多,各种药材装在敞开的口袋里,弥漫着浓浓的药香。若有点感冒发烧的话,在里面转一圈也就好了。
商业的繁荣史,必定会带来丰富的美食。和周边饮食风俗类似,此处的嘛糊就是豆粥,只是黄豆的清香更突出;咸嘛糊很像我老家的油茶,大料味很足;油炸馍是油条的PLUS,松软的感觉则有菏泽面泡的神韵;牛肉馍颇似郓城的肉壮馍,只是从个头从手机一下到了平板电脑。
论斤卖,不论个,因为谁也吃不了一个,切成块,可以直接吃,也可以裹在豆腐皮里,嚼起来清爽些,口感也更丰富。
更值得一提的,是亳州的面。亳州有各种面,但各种面到了亳州,也经过了本土化的改良和升级,比如安徽太和的板面,在亳州,从牛肉变成了羊肉,味道就不一样了。还有三花面,其实就是凉拌的面条,但加了变蛋碎,面条瞬间就多了独特的风味。
最有名的,是涡阳干扣面,以煮熟的黄豆芽作铺垫,再配上丰富的底料,以油榨辣椒点睛,充分搅拌后,香辣诱口,筋道挡饿。只是加肉的话,最佳伴侣是五香狗肉,会有不少外地人不太适应,索性就吃素面也罢。
作为药都,亳州的药膳也值得尝试。在专门的药膳餐厅,几乎所有的菜都和中药有关,最具代表性的曹操鱼头,传说是华佗给曹操开的食疗药方,因为当年曹操头疼,又不让华佗开颅,只能食疗调理,吃各种药材熬制的鱼头给吃好了。
这个故事虽不可信,但鱼头确实美味。
亳和毫差了一横,这一横,蘸了涡河的水,拉开历史的长,一城美味,一城药香。是亳州,不是毫州。
欢迎转发,点赞,点在看。
另外,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请将公众号加星标置顶,才能第一时间看到我的文章,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