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20世纪是药物治疗时代,那么21世纪就是细胞治疗的时代!

——美国生物学家乔治▪戴利

细胞免疫治疗是目前治疗癌症的一种新医疗技术,其以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治疗为主导,已成为肿瘤生物治疗的重要发展方向。

树突状细胞(DC)是免疫系统中最强大的抗原呈递细胞,能识别并捕获肿瘤抗原,激活 T 细胞发起特异性攻击。通过体外负载肿瘤抗原(如 WT1 抗原),DC 疫苗回输后可精准激活患者自身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例如,WT1 抗原在肝癌、胃癌、卵巢癌等多种肿瘤中高表达,DC 疫苗通过靶向这一抗原,引导 T 细胞精准识别癌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NK)无需预先致敏即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通过释放穿孔素、颗粒酶等物质诱导癌细胞凋亡,同时分泌 IFN-γ 等细胞因子激活其他免疫细胞。研究表明,NK 细胞活性较高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更长。

NK细胞疗法与树突状细胞疫苗疗法的结合被认为是理想的疗法,因为 NK 细胞可以攻击树突状细胞疫苗难以靶向的癌细胞(即那些逃避树突状细胞控制的 T 细胞攻击的癌细胞)。

近年来,DC 疫苗与 NK 细胞疗法的联合应用,在肝癌、胃癌、卵巢癌等多种癌症的治疗中展现出了令人振奋的效果,这标志着人类在攻克恶性肿瘤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卵巢癌肝肺转移全消失!30岁妈妈的抗癌奇迹背后是DC+NK疗法

双侧卵巢癌伴腹膜播散及大量腹水是一种极其严重的疾病,化疗是唯一可行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有报道称抗肿瘤免疫机制的参与是化疗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之一,化疗与免疫治疗的协同作用也备受关注。

肾母细胞瘤抗原 1 (WT1) 是一种常见的癌症抗原,在各种癌症中均有高表达,其临床应用已得到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研究的高度评价。尽管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人们就开始尝试将自然杀伤 (NK) 细胞疗法应用于临床,但单独使用 NK 细胞疗法的效果并不如预期。

在以下病例中,WT1树突状细胞疫苗疗法(WT1-DC)与化疗同时开始,并同时进行了多轮NK细胞疗法。免疫细胞疗法此前被认为单独使用疗效较低,但结合这些疗法可能获得更高的疗效,

著名国际医学期刊《Cureus》发布了一例采用多发转移的双侧卵巢癌患者应用联合免疫细胞疗法治疗的案例报道。



截图源自《Cureus》官网

30 岁的李女士生完二宝半年,突然腹胀如鼓,一查竟是晚期卵巢癌 —— 癌细胞已扩散到肝脏、骨头、肺部和整个腹腔,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癌,确诊当天腹部CT扫描提示大量腹水,连手术机会都没有,只能靠化疗续命。

但她不愿放弃,在化疗同时加入「定制免疫疗法」:医生从她血液里提取免疫细胞「教官」(DC 细胞),在实验室用癌细胞专属「通缉令」(WT1 抗原)武装成「DC 疫苗」,每两周注射到腹股沟淋巴结,教会免疫系统识别癌细胞。首次注射当晚,她高烧到 39.4℃—— 这是免疫系统被激活的信号,皮肤测试显示体内对抗癌细胞的 T 细胞正在「集结受训」。

然而 3 周后,腹水仍未消退,医生发现她体内「天然杀手」NK 细胞活性太低(仅 11%),立即「派援兵」:从她血液中培养出千万级高活性 NK 细胞,像「敢死队」一样直接杀向癌细胞。每次回输后,她都会经历 40℃的「免疫战火」,但奇迹也在悄然发生:

  • 第 56 天
  • :肚子明显变小,CT 显示腹水少了大半,肝上的转移灶开始缩小;
  • 3 个月后
  • :肿瘤标志物 CA125 从飙升状态直线下降,CEA 也逐渐正常;
  • 第 142 天
  • :全身 PET-CT 扫遍全身,原本密密麻麻的肺转移灶、腹腔播散灶竟全部消失,肝部和卵巢的原发肿瘤也缩水过半!



图1 全身PET-CT显示肿瘤明显缩小

(A)可见原发性卵巢癌及肝脏、腹膜和肺部多处转移灶(黑色箭头)。

(B)142天PET-CT检查显示原发性肿瘤明显缩小,肺转移灶和腹膜播散灶消失,肝转移灶缩小。白色箭头表示腹股沟区接种树突状细胞疫苗后出现的炎症反应。

整个过程中,她除了发烧外没有任何痛苦,白细胞始终稳定 —— 这是免疫疗法区别于化疗的关键:不伤害正常细胞,只让免疫系统「精准剿匪」。如今,医生评估她已具备手术条件,即将切除原发肿瘤,曾经被判「生存期不超过半年」的她,正带着新生的希望规划未来。




图2 NK细胞治疗期间腹水明显减少

(A)确诊时腹部CT扫描。可见大量腹水(*)。白色箭头表示肝转移灶。(B)确诊后第56天腹部CT扫描。腹水明显减少,肝转移灶也缩小。

目前,国内外有树突细胞疫苗及NK细胞疗法用于临床辅助治疗多种癌症,如肺癌、肝癌、卵巢癌、胃癌、肾癌、乳腺癌、皮肤癌等,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通过无癌家园医学部(400-626-9916)评估病情进行使用。

肝癌老伯从「无药可救」到「重获治疗机会」,DC+NK疗法联手创奇迹

2024年8月,国际知名学术期刊《Cureus》上发表的一项临床病例报告,详细记录了一位61岁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在接受联合NK细胞治疗方案(DC疫苗+NK细胞+纳武利尤单抗)后,病情得到显著改善。其中,肝脏储备功能显著改善,肝部肿瘤体积大幅减小,为后续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截图源自《Cureus》官网

61 岁的王老伯因丙肝长期缠身,突然肚子鼓得像气球,一查已是晚期肝癌 —— 肿瘤不仅塞满肝脏,还扩散到淋巴结、肺和骨头,肝功能差到连普通药物都难以承受(Child-Pugh C 级),医生说只能靠姑息治疗 “维持”。

但一场 “免疫军团” 的联合出击改写了结局:医生从他血液里提取免疫细胞 “教官”(DC 细胞),用癌细胞特征 “特训” 成 DC 疫苗,搭配纳武利尤单抗和体外培养的高活性 NK 细胞,组成 “海陆空” 抗癌战队。前 4 周,DC 疫苗和药物每周 “冲锋”,之后调整为每两周一次,NK 细胞每 3 周 “支援” 一次。

神奇的变化悄悄发生:原本卧床不起的他,3 个疗程后竟能慢慢下床,肚子也不那么胀了 ——CT 显示腹水在减少,更关键的是,曾经 “罢工” 的肝脏开始恢复功能!原本被判 “只能姑息” 的他,在第 7 个疗程后,肝功能达标到能接受标准治疗,彻底告别了 “无药可救” 的绝境。

这场治疗像给免疫系统 “装上引擎”:DC 疫苗教会 T 细胞精准识别癌细胞,NK 细胞像 “先头部队” 直接绞杀,药物则解除癌细胞的 “伪装”,三者联手不仅控制了转移,还让脆弱的肝脏重新 “工作”。如今,王老伯终于等来了逆转命运的机会,从生命倒计时走向了新的治疗希望。



图1 患者治疗前后冠状面CT扫描图

CT扫描示原发灶及转移灶均缩小,腹水消失,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版,提示为部分缓解



图2 横断面CT显示联合免疫治疗后病情好转

七旬老人晚期胃癌 “逆袭”,多学科治疗创造生命奇迹

74 岁的张大爷因左颈部肿大就医,检查发现胃贲门处长满低分化腺癌,癌细胞已转移到左锁骨淋巴结,属于最难治的 IV 期胃癌。医生采用 “化疗 + 免疫治疗” 的组合拳:用 S-1 / 顺铂、紫杉醇等药物 “轰炸” 癌细胞,同时回输经过激活的免疫细胞(CAC 细胞),像 “侦察兵” 一样精准识别敌人。

两年 “战斗” 后,奇迹发生了!除胃部肿瘤外,其他转移病灶竟在影像检查中 “消失不见”!趁热打铁,医生为张大爷实施腹腔镜全胃切除手术,术后继续用紫杉醇、S-1 辅助治疗,并持续 5 年注射特制的树突状细胞激活的杀伤细胞(DCA 细胞),巩固免疫防线。

如今,经过 5 年半随访,张大爷身体硬朗,肿瘤再未复发。这场胜利证明:化疗 “强攻”、免疫细胞 “清剿”、手术 “拔根” 的多学科组合拳,能让原本被判 “不能手术” 的晚期胃癌患者重获生机,甚至实现临床治愈。



截图源自《Surg Case Rep》官网

众多癌症病例力证DC疫苗缩小病灶和延长生存期双重作用

众多临床研究表明,即使在标准治疗失败的情况下,采用树突细胞疫苗治疗,结肠癌、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预期寿命和长期存活率均有所延长。无癌家园小编为了继续力证树突细胞疫苗的疗效查阅了国外网站,举例一些临床案例分析供癌友们参考。

1

案例:89岁女性左肺癌放疗后转移性右肺癌

一名右侧肺癌患者(放射治疗后从左肺转移)被给予多价树突细胞疫苗和活化的自然杀伤(NK)细胞治疗,癌症完全消失,肿瘤标志物也恢复正常。



  • 治疗流程

收集大约25毫升的静脉血。细胞疗法在14天内单独创建,多价树突状细胞疫苗通过皮内注射给药,激活的NK细胞在30分钟内静脉内输注。此过程重复5次以完成1轮治疗。

  • 副作用

在极少数情况下,强烈的免疫反应可能会在给药后数小时内引起 37~38˚C 的发烧,或者注射部位可能会变红和肿胀。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副作用。

2

标准治疗失败的晚期肺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和临床疗效

给予22例标准治疗失败的晚期肺癌患者多价树突状细胞疫苗时,约 68%的患者对疫苗有反应,长期存活率超过 900 天。即使对疫苗反应不充分的人,300天以上的存活率约为32%,证实了树突细胞疫苗能够延长生存期的效果。



3

免疫疗法可以与手术、化学疗法和放射疗法结合使用

根据患者的意愿和病情,免疫疗法可以在标准治疗之前、之后或同时使用。细胞免疫疗法不仅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强度,还具有提高生活质量(QOL)的作用,因此可以减少化学疗法和放射疗法的副作用。此外,在标准治疗后进行可作为预防癌症转移和复发的有效措施。



(图4)2015 年 5 月 25 日:1 轮治疗后的腹部CT

在患者手术后继续化疗的同时,给予1轮多价树突状细胞疫苗和活化的NK细胞。肿块明显变小,血液检测数据也有所改善。

(图5)2016年7月21日:完成所有治疗后腹部CT又增加了三轮化疗。PET-CT显示残留肿块,但未观察到癌细胞的代谢活动。此后,通过手术切除残留肿瘤,确认癌症完全消失。

  • 治疗流程

收集大约25毫升的静脉血。细胞疗法在14天内单独创建,多价树突状细胞疫苗通过皮内注射给药,激活的NK细胞在30分钟内静脉内输注。此过程重复5次以完成1轮治疗。

  • 副作用

在极少数情况下,强烈的免疫反应可能会在给药后数小时内引起 37~38˚C 的发烧,或者注射部位可能会变红和肿胀。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副作用。

多款治疗性癌症疫苗已问世,晚期患者开启长生存模式

自从2010年,除了FDA批准首个树突状细胞疫苗Provenge(sipuleucel-T)用于治疗难治性前列腺癌以外,树突细胞疫苗在各大癌种中均取得了不俗的疗效,如脑瘤—DCVax-L疫苗、黑色素瘤—TLPLDC疫苗、肾癌—ilixadencel疫苗、新诊断的胶质母细胞瘤—AV-GBM-1疫苗、肺癌—CCL21-树突疫苗、乳腺癌-Her2脉冲树突细胞疫苗等,小编就不在此一一赘述。

目前,DC 疫苗联合 NK 细胞疗法已在全球多个中心开展临床研究,涵盖肝癌、胃癌、卵巢癌等实体瘤。个性化新抗原 DC 疫苗(如 Neo-DCVac)的研发进一步提升了治疗的精准性,部分患者甚至实现了肿瘤的完全消退。值得关注的是,该疗法可与化疗、靶向治疗联合使用,形成「多维度抗癌网络」,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治疗方案。

本文为无癌家园原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