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垒磊

不知道你们小时候是什么样的,反正我听到的都是“劳动不分贵贱”,举的例子往往是环卫工人。我小时候就在想,既然不分贵贱,为什么大家的收入不一样呢?那大家都想干收入更高,或者赚钱效率更高的事情,这不就是贵吗?为什么要强行说没有贵贱,到底是为了引导别人安心做着实际回报更少的事,还是给别人营造一种虚幻的平等感,以维持社会稳定?

长大后才明白,很多问题的答案,是要自己去思考和摸索的,摸索出来了,就掌握了社会运行的规律,就能游刃有余;而摸索不出来,对别人的教育全盘接受,不试,也不怀疑,那就会变得平庸,生活变得艰难——艰难的原因是,看待世界的方式从一开始就错了。

劳动有没有贵贱?当然有,有人一天挣100万,有人一辈子也挣不到100万,大家都在劳动,一天都是24小时,怎么会没有贵贱呢?那贵贱取决于什么?在权力体系下,取决于权力,权力大的强行给自己分配更多的回报,而权力小的只能被动接受别人的分配。这种分配方式是不能让人信服的,因为“凭什么你权力就大”?

而在市场体系下,是按社会贡献来决定劳动回报的。整体而言,你对社会的贡献越大,就能拿到更多的回报,而贡献越小,就只能拿到更少的回报——这个贡献不能是谁说了算,如果是谁说了算,谁说怎么分配就怎么分配,就又陷入了权力逻辑,因此贡献一定是市场说了算。

那“市场”是谁?市场不是谁,市场就是参与这场分配游戏的所有人的集合,他们是用手上的钱去表态的——人是很虚伪的,用语言表态就可能是假的,只有用钱表态才最诚实。有人说了,那不对啊,农民的贡献小吗?农民工的贡献小吗?清洁工人的贡献小吗?他们的收入为什么只有这么一点呢?怎么去评价谁的贡献大小?

这就是核心所在了,过往我们在错误的理论引导下,用权力体系自上而下地去评价谁的贡献大,谁的贡献小,还弄出了一套系统,大概是用辛苦程度来衡量贡献,然后拿对应的报酬,所以一会儿农民贡献大,一会儿又是工人贡献大,全凭顶层说了算,思维混乱。

而真正的贡献大小,绝不应该用辛苦程度来衡量,而是应该像拍卖一样,你缺什么,都没人来为你提供,那么为你提供的人,就该是“一等功劳”,就该拿更多的回报;换个角度,人家提供了一种东西,你拼了命地用更高的价格去抢,那么他就理应拿到更多的回报。

是供需,是稀缺性,是不可替代性,是有没有提供人们急需的劳动。

所以劳动的贵,在于你提供的劳动,恰好是人们最希望有人来提供的劳动,按照市场原则,你就可以涨价;而劳动的便宜,在于你提供的劳动,并不是人们需要的劳动,或者人们并不非得找你来提供劳动,那么按照市场原则,你就只能降价——这就是贵贱。

当你正确地理解了社会的规律,而不是被一些奇怪的说法给洗脑以后,你就明白了劳动要怎么才能贵?重点是要找到一个人们都“盼望”有人来做,或者“盼望”有人能做得更好的事情去做——你妈不会做菜,你的弟弟妹妹也不会,那你“做菜”的这个劳动就有价值,而不是因为做菜难,所以你也不去学,而是跟你弟弟妹妹一起抢着洗碗,并说“劳动不分贵贱,我就要拿到跟做菜一样的报酬”——那你就是个强买强卖的傻B。

劳动的贵,并不是贵在你劳动的时候有多么辛苦,而是贵在努力寻找人们最迫切的需求,贵在日夜打磨如何能比别人做得更好。也就是人们所看到的那个终端劳动的前置劳动,或者背后劳动,才是真正更有价值的劳动,因为它是终端劳动的价格乘数——忽视乘数,系数,只盯着终端劳动的时长和辛苦程度,那你的劳动卖得贱,就是自找的。

(完)

我是蔡垒磊,感谢你的阅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