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王浩法官一句“不是你撞的,为什么要扶”,虽然听着刺耳,时间越长人们越发现这句话说的还真没错,因为不知道哪次好心帮忙就会被人反咬一口。
在广东又发生了一起“扶不扶”,黑衣小哥上前想扶起老人反而被讹,气的他直接扇自己耳光,只恨为什么要出手管这个“闲事”,看小哥没被讹到,大爷的行为更是“脸都不要了”。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时候帮助老人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事了?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及文内
王浩的话含金量还在上升
5月6日,一位广东网友发出了自己的行车记录仪录像,录像内容可以说是让人愤怒又无奈,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扶不扶》在现实中竟然依然在上演!
那时博主正开着车驶过一个大转弯,视野开阔时前方却突然出现了问题。
一位年迈的老人坐在马路中间,旁边倒着一辆摩托车,看样子应该是出了什么交通事故,或者自己一时疏忽骑车栽倒,老人坐在路上,整个人相当可怜。
道路一侧围着几个男人,他们都看到老人摔倒,但硬是没有一个人敢上前去扶,谁都知道路上扶人就是在赌对方的素质,赌赢了什么也得不到,赌输了“倾家荡产”。
哪怕是这时候拿手机拍视频也很难说明什么,毕竟如果对方咬死就是你撞了人,污蔑你是先撞人在虚情假意地拿出手机录像,周围没有监控可照样是百口莫辩。
所以现在很多人遇到这种事的第一选择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躲多远躲多远。
但是社会中总有好心人,看到有人遇到困难就想要出手帮忙。
路边几个男人中有一个穿着黑色短袖的小哥,他先是上前帮摔倒的老人把摩托扶到一边停好,接着又折返回去准备帮老人一把。
周围的人停下脚步,博主的车子也停了下来,毕竟老人就瘫坐在马路中间,他想往前走相当困难。
然后黑衣小哥再次到了老人面前,伸出手准备扶起老人,可是这时候却突然出了问题。
老人摆着手,脸色相当难看,抬着头似乎和小哥说了什么话。
现场本来就混乱嘈杂,行车记录仪中并没有录下两个人的具体说了什么,但是本身正要去扶人的小哥却突然拐了回去,甚至还在到了路边时抬起手猛抽了自己两个耳光。
那边地上的老人似乎依旧不依不饶地说着什么,看这情况答案就已经很明显了,黑衣小哥被讹了,那打在自己脸上的两耳光大概是对自己的怒骂:你说说你何必要去管这个闲事!
周围路人见状也直接上前为小哥打抱不平,可就在这时候,老人也许是见没讹到小哥,干脆直接又把手指向了博主的车!
“搏一搏,大奔变摩托”
这下可让博主直接懵了,自己刚刚开车过来,对之前发生了什么一概不知,怎么老人一指他就成了撞人完人直接躲进车里的犯罪分子了?
但是周边的路人大概也是刚刚才到,自己也不了解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么一看博主确实是“可疑的作案对象”,一方面他的车确实离老人很近,另一方面老人自己当面指控。
人家一来就看到一位老人倒在地上,面前不远处停着辆汽车,车头直直地对着老人,再加上老人当场指认,这些热心路人大哥很明显产生了一点小误会。
这些人开始围在博主的车前面,大有一种要讨个说法的样子,至于为什么这些人愿意帮老人声讨撞人的但不愿意搭把手把老人扶到路边就不得而知了。
关键时刻还是那位黑衣小哥出手给博主解了围,小哥挡在路人和博主之间,看样子是在跟人解释不是这辆车撞的。
路人知道情况后散了,博主也不敢再做停留,也不想看这个热闹了,指不定什么时候火就会烧自己身上,他连忙绕开一群人开车离开。
但是当时看到黑衣小哥出手帮自己,博主心里还是感动的,于是就更加为被气到抽自己巴掌的小哥感到不平。
他之后联系了当地治安队,如果小哥确实被老人讹诈,自己行车记录仪中的视频会还他一个清白。
同时他也把视频发到了网上,这很自然就再次激起了网友对“扶不扶”的讨论。
这种事实在是太多了,可以说好心好意扶人却被诬陷的事情就从来没有断绝过!
哪怕现在到处都是监控,路上车来车往总会装行车记录仪,真要查的话有很多种方法证明事情清白,但是依然有人倒地就讹人。
毕竟讹人的犯罪成本实在是太低了,特别是对于本身就年龄很大、被法律照顾的老年人,哪怕没有讹到人,最多也就是忍受一下周围人一时的议论,过了这两天谁又知道他是谁?
而如果讹到了那自己可就能大赚一把了,就像小品中那段经典的大奔变单车,赔偿金可比养老金高多了。
保护好人不如惩罚坏人
助人为乐本来应该是一种值得推崇的美德,但是在这件事情上一些人的评价却显得相当冷漠。
诚然有不少人支持黑衣小哥,为他喊冤,斥责无良老人,但是同时也有人觉得小哥真就是“多管闲事”,明明有那么多案例在先还要出手帮忙,没有一点“防范意识”就活该被惹上一身脏。
这种评价甚至比讹人的老人更让人感到寒心,似乎一直以来的“传统美德”反而成了错的,帮助老人的好心已经成了记吃不记打的愚蠢。
由此就可以看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程度。
虽然很多人对扶老人表示鼓励,可是真的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这种事也确实很少有人会毫无顾忌地出手帮忙。
倒不是冷漠,是自己真的赌不起陌生人的人性。
其实咱们国家的法律也在想尽办法给各位好心人“精神减负”,鼓励见义勇为,但是这些规则真正落实到社会上却困难重重。
相比于“保护好人”,大概还是“惩罚坏人”更有效,如果有一天讹人的那些无良老人得到了法律的惩罚,大家才敢于见义勇为,才愿意见义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