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青岛朋友上街,手里拿根尺子,说逛早市逛得心惊胆战。

早市上大多是老人,他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

本以为是个段子,结果看到一起行人相撞的赔偿案,我意识到问题不简单。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01

据报道,一位60岁大妈在路上行走,边走边打电话。

可能是突然想起了什么事,她猛然转身往回走,直接撞上了身后的行人王某。

大妈自己没站稳,摔倒了。

王某出于好心,本能地去扶大妈,并且询问对方有没有事。

大妈说腿疼,需要去医院检查一下,王某没多想,就送大妈去了医院,检查结果出来了,右股骨创伤骨折,被评为“十级伤残”。



很快,大妈的儿女就过来了,他们看到母亲躺在病床上,二话不说,就要求路人承担全部损失,赔偿治疗费、陪护费共计18万8 。

路人都懵了,他回顾事情经过,感觉自己很无辜,明明不是自己的错,还好心送大妈来了医院,怎么好心没好报呢?

他努力解释,自己没有撞人,真实情况是大妈撞了自己,他当时正常行走,根本没预判到大妈会突然转身。

可不管他怎么说,老人的儿女就一口咬定,他一定要赔偿损失。



这件事的后续,老人的家属将王某告上法庭。

经过调查,工作人员认同大妈突然转身的事实,但认为王某没有跟老人保持合适的安全距离,需要承担一些责任。

02

经过调解,王某赔老人7万块,这件事画上句号。

青岛中院将这件事当成经典案例,发布在网上,提醒大家走路的时候,要跟路人保持距离。



却怎么也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网友们纷纷留言。

有网友说:“如果我在青岛,前方是80岁老人,后方是79岁老人,左边是6旬阿姨,右边是7旬大妈,请问我该怎么走路?”

也有网友说:“到底多远的距离算安全?请给我们一个标准,以后出门是不是要拿个尺子在手里?”

还有网友说:“本以为王浩已经天下无敌,没想到还有更厉害的人,要这样办的话,我可要带着爷爷奶奶去青岛创业了。”



青岛文旅一觉醒来,评论区有那么多的留言,纷纷都在问。

“去青岛旅游,我需要注意什么?”

“被老人撞了,真的要赔钱吗?我带多少钱合适,7万块够不够?”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原来是这么回事,我悟了,这世界终于颠成我不认识的样子。”



估计文旅的工作人员也很无语,自己辛辛苦苦宣传当地的美景,竟然一个案例,让自己一年白干。

这件事之所以引起大家讨论,跟扶不扶事件也有关系。

03

还记得王浩的那句名言吗?

“你没有撞,为什么要扶?”

换成这件事,就成了:“你看见对方转身,为何不避让?”

看似对路人的指责,其实是对良心的拷问。

如果有一天,我们看到老人都要刻意避让,遇到老人摔倒,都不敢上前去扶,到底是不是悲哀?



谁家都有老人,谁都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要想让老人能被陌生人善待,最好的办法无非是公平公正。

不能因为老人摔倒,就要求身边人必须要赔偿,老人身份不该是免责的通行证,年轻人也不能无错背锅。

只有“扶不扶”不再是问题时,才是对老人真正的保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