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美国驻华大使换人了,而且换上的是特朗普亲自监誓、亲自挑选的“老朋友”戴维·庞德伟。这位年过七旬的前佐治亚州联邦参议员,曾是国际企业的资深高管,在香港长期生活,如今正式上任,成为当前美中关系风口浪尖上的关键人物。这一任命背后,不只是人事安排那么简单,而是特朗普政府重构对华战略布局的一环,更是一场更具攻击性、操作性的外交博弈的开端。



从履历上看,庞德伟与传统外交官完全不同。他不是职业外交系统出身,也不是国安团队调任,而是商人出身、政坛沉浮多年、深得特朗普信任的“政商混合体”。特朗普为何选他?不是因为他通晓中国政治制度,也不是因为他深谙国际法,而是因为他“懂交易”,尤其是懂如何以“企业逻辑”与中国周旋、压价、出牌。特朗普政府第二任期的对华路线已经非常明确,政治强压、军事对峙、经济控盘、舆论操控,庞德伟的使命不是“沟通”,而是“执行”。

特朗普在为庞德伟监誓时说,“现在将美国最复杂和最重要的外交关系交托给他”,这不是客套,而是战略认定。当前的中美关系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全球两强互动”,而是高度系统化的全域对抗。从科技封锁到供应链脱钩,从台湾问题到南海部署,从人权话语到意识形态斗争,驻华大使所面对的不是一国一地的外交事务,而是一场贯穿政、商、军、情、舆全维度的深度交锋。

而庞德伟的履历,恰恰切中这条路线。他曾是服装零售巨头Reebok的高管,长期涉足跨国投资和全球供应链,对亚洲市场有着实际操作经验。他在香港的长期居留也使他对“中美资本接口地”这一特殊位置有相对深刻理解。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美桥梁”,更像是一位精于权衡与对赌的谈判代理人。换句话说,这是一位“按项目管控”型大使,而不是“按国家关系”型大使。



这也正是特朗普所需要的对华代表,强硬、实际、不讲外交辞令、只看利益优先顺序。特朗普当前一手打着对华“灵活谈判”的幌子,一手加码对华施压。从加征高关税、限制中资赴美投资、推动高科技封锁,到强化美台互动、军舰巡航台海,一系列动作都说明了一个事实:美方并不期望“改善关系”,而是要“重新定义博弈边界”,甚至是逐步改写中国在全球秩序中的角色定位。而庞德伟,就是这个“改写计划”的现场执行人。

对中方而言,庞德伟的任命绝非“换个发言人”这么简单,而是新一轮对华压力链条的节点落地。他在香港的背景,也将被美方用来大做文章,无论是围绕中资企业监管、资本流动审查,还是涉港舆论战、对华“话语围堵”,其作用恐怕远大于传统大使身份。



此外,美国正在组建“再全球化2.0”框架,试图绕开中国主导的供应链与合作圈,重建以“五眼联盟+日韩台”为核心的高科技与高端制造联盟。在这一背景下,庞德伟将有可能作为“跨部门协调人”而非单一外交官存在,统筹美国在华经济控制、人才限制、企业施压、话语对抗的多重战线。这也是为什么特朗普在监誓时说出“最复杂、最重要的关系”这种字眼,这不是外交上的褒扬,而是战术上的定位。

庞德伟的到任,意味着特朗普时代的对华政策已经从“高调口号”进入“精准博弈”阶段。从这一刻开始,中美之间的每一轮互动,可能都不是“和平沟通的尝试”,而是一场场明确意图下的策略推进。庞德伟不是来修复关系的,他是来推盘布局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