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检察院干警通过法律监督模型排查线索。

  “检察官不仅化解了行政争议,还帮我们申请司法救助、协调特殊教育,真是把老百姓的事当自家事办!”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检察院成功化解一起特殊离婚行政争议案后,当事人紧握检察官的手连声道谢。

  这个仅有46个政法专项编制的边疆基层检察院不断创新实践,书写着新时代“小院大作为”的检察答卷。

  疏通监督脉络

  该院创新建立的全流程闭环式内部线索移送机制,注重打破部门壁垒形成监督合力。在办理某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离婚行政争议案时,行政检察部门联动刑事、民事、控申检察部门进行“会诊”,从不同监督视角深挖案件背后的问题,找准案件争议焦点,提出解决思路和方案。该院依法向行政监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全面履行婚姻登记监管职责,优化办理流程,依法保障特殊群体的婚姻自由。与此同时,该院积极为当事人申请司法救助金,帮助涉案家庭成员办理残疾人证并协调相关补助。这种“一盘棋”的线索移送模式,形成多部门协同的监督合力,筑牢了高质效办案的根基。

  织密协作网络

  办案中,该院与公安、法院等部门建立信息互通、证据衔接、联合督办等机制,会商案件事实认定、法律适用问题,积极开展联合调解工作。

  就案件争议焦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办理离婚登记是否可以撤销、超过行政诉讼起诉期如何维护特殊群体离婚分配财产合法权益等问题,该院召开专家咨询论证会,并邀请法院、残联、民政等部门人员参加。

  “检察机关聚焦特殊群体权益保护召开专家咨询论证会,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既打开了法结,又解开了心结。”与会人员说道。为精准对接特殊群体法治需求,该院与法院、民政等部门会签了《关于建立侵害妇女权益强制报告机制的意见》,构建起一体化保护网络。

  推动类案治理

  与此同时,该院注重运用数字检察手段检索分析类似案件,精准把握争议焦点和化解路径,积极研发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及时发现监督线索,助推问题整改。

  办案中,检察官发现当事人的女儿有智力残疾且辍学在家时,通过协调民政、教育等部门及时为其办理残疾人证,并将其送入特殊学校接受教育,检察官与社工定期回访帮教。为使更多适龄残疾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该院将全旗残疾未成年人数据运用到搭建的法律监督模型中,排查发现义务教育阶段有休辍学风险隐患的未成年人,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行政监管部门依法履行义务教育监管职责,妥善解决残疾未成年人就学难问题,并推动相关部门完善特殊教育保障体系,根据实际情况提供就近入学、远程教育、送教上门等多种就学方式,切实将残疾未成年人受教育权落到实处。

  近年来,达拉特旗检察院办理的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食药领域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等多起案件,入选最高检发布的指导性案例或典型案例,这些荣誉既是该院锻造新时代检察队伍过硬本领的生动体现,也是该院“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具体实践。从个案办理到类案监督,从程序规范到实质正义,高质效办案并不是终点,而是新时代检察事业的新起点。

来源:检察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