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取材于权威资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1950年10月8日,毛主席正式签署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同时,任命彭德怀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其实,早在6月朝鲜战争刚刚爆发后,中共中央就已经开始采取了一系列防范措施,并做好了保卫我国东北安全和必要时支援朝鲜人民的准备。
进入7月份以来,先后超过25万部队集结在中朝边境,组成了“东北边防军”,一边保卫东北边防安全,一边积极进行备战,时刻等待作战命令。
当时,“东北边防军”都是身经百战、作战经验丰富的作战兵团。一旦最终决定了出国参战,就必须要有一名在全军颇具威名的司令挂帅。
最初,中央军委首先考虑的人选就是粟裕将军。粟裕在解放战争期间的表现有目共睹,特别是多次在敌强我弱的极端劣势下,以少胜多,一举扭转了战局。他的军事指挥能力相当出色。
因此,当时在组建东北边防军时,毛主席采纳了聂荣臻的建议,任命粟裕担任东北边防军的司令员兼政委。
然而,这一时期,粟裕的身体却亮起了红灯。由于过去一段时间以来长期透支身体,昼夜不休,指挥作战,粟裕患上了高血压、肠胃病、头疼等毛病。他的身体状况已经不足以支撑他再次开展高强度的指挥工作。
毛主席在得知粟裕的身体状况后,还曾安慰粟裕说:“放心疗养,等到痊愈后再赴任也可以”。然而,随着美军的介入,朝鲜战场的局势很快便发生了变化,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可以说已经箭在弦上。而受身体所累,粟裕最终不得不退出了志愿军司令员的考虑范围内。
与此同时,毛主席开始考虑将这一重任交到林彪手上。这是毛主席出于多方面考虑所做出的决定。
首先,已经抽调的第一批准备入朝参战的部队,多出身四野,如果由林彪指挥,不需要有磨合的时间,可谓得心应手。其次,林彪对东北的情况十分熟悉,这是其他将领所不具备的一大优势。最后,林彪的军事能力毋庸置疑,尤其在大仗、恶仗中,更能发挥卓越的指挥才能。
然而,林彪最终也没能领兵挂帅。一方面,林彪在抗美援朝此事上的态度还存在着疑虑,他认为美国军队在武器装备、空中力量等方面占据着压倒性优势,加之美国还有原子弹,并多次威胁要向中国投放原子弹。另一方面,连年征战也拖垮了林彪的身体,特别是他的头疼病难受起来更是要命。
最终,毛主席在费了一番思量后,最终选定了当时主政大西北的彭德怀。
抗美援朝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仗,更是一场立国之战。
作为军事指挥员,首先就必须具备高于常人的战略眼光,这样才能够在实际指挥作战中做到足够坚定,专心谋划。很显然,彭德怀在出兵朝鲜一事上的态度是一贯且坚定的。他曾直言:
“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烂了,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
正是因为他能够在复杂的声音和环境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判断和坚定的态度,毛主席才更确定了由他挂帅。
另外,在过去的革命战争中,彭德怀立下无数战功,在军中威望颇高,他不仅具备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而且还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在当时可考虑的司令员人选中,他自然成为了继粟裕和林彪之后的首选。
事实证明,彭德怀没有让毛主席失望。经过两年多艰苦卓绝的战斗,1953年7月28日,彭德怀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抗美援朝终于结束。
彭老总骄傲地指出:
“它(抗美援朝)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那么,在众多解放军高级将领中,为何只在粟裕、林彪和彭德怀三位将帅中考虑志愿军司令员的人选呢?
其实,朝鲜战争爆发后,许多将领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参与到了这次抗美援朝的战略决策和准备工作之中。
朱德、聂荣臻和罗荣桓等人就组建东北边防军做出的方案,获得了毛主席的同意并迅速下令落实。这一时期,朱德还认真分析了美军的作战特点和战略战术,提出“作长期打算”的建议。此外,他还亲自为即将入朝参战的兵团作动员。
聂荣臻则准备起了庞大、复杂的志愿军后勤保障事宜。从志愿军训练、集结,到武器装备、物资运输等,聂荣臻经常通宵达旦地开展工作,没有睡过一个好觉。
罗荣桓则积极投入到了政治宣传工作之中,组织赴朝慰问活动,开展战俘管理等工作。通过开展各种政治工作鼓动志愿军将士的战斗精神。
至于刘伯承元帅没能挂帅出征,跟他的军事指挥能力没有任何关系。
一方面,刘伯承年事已高,战争年代留下的伤病也严重影响了他的身体健康,在朝鲜战争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他的身体早已不能够胜任志愿军司令员一职了。
另一方面,此时的刘伯承还负责着一项同样重要的工作。作为解放军中少有的出身军校的将领,他的军事素养、理论知识没人能比。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军事人才,中共中央决定建立一所专门院校。而这个重任则由刘伯承负责。
因此,朝鲜战争爆发后,刘伯承正忙于国内军事教育事业。但他也并非毫不关心抗美援朝。
刘伯承深知,在现代化战争中,军事人才是一个制胜因素。于是,他积极宣传抗美援朝的伟大历史意义,要求各部门及时整理志愿军作战的各种相关资料,将这些融入到日常教学工作中。与此同时,刘伯承还专门邀请从朝鲜战争前线回来的指挥员,在军事学院举办作战经验会议,让学员们能够更真实地接近战争,从战争中学习。
这一时期,刘伯承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指挥员,为抗美援朝战争输送了大批现代化军事人才。而这些学院出身的干部,也在战争中得到了淬炼,积累了在现代化战争中作战和指挥的宝贵经验。
参考资料:学习时报、北京晚报、中国军网、中国组织人事报、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世纪风采》2018年第12期《党员文摘》《红岩春秋》2020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