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烟火气升腾的八大局便民市场、陶琉韵味充盈的颜神古镇非遗市集、文艺范十足的唐库文创市集,到2025年“五一”假期爆火的“这有局儿”和全国首个沉浸式齐风市井街区“海岱好市”等特色市集……这些高颜值、有看头的市集,吸引着八方游客纷至沓来,探寻“好美淄博”。
在竞争激烈的文旅市场中,市集如何另辟蹊径脱颖而出,散发“留量”魅力?它们又为唤醒城市新活力带来了哪些影响?
文旅市集,城市烟火与文化的有机交融
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支持商业综合体、景区、文化园区等打造创意市集,推动文创、演艺、特色餐饮等多元业态融合。政策东风下,创意市集正从传统商贸形式向城市文化空间转型,成为激活消费、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这种突破“以物易物”的新型市集,通过场景化体验、社群化运营,构建起集消费、社交、文化传播于一体的复合生态,既满足了年轻人对交友互动的需求,也为城市注入了新的文化活力。
从历史的长河中走来,市集作为商品交换的场所,始终承载着城市的烟火气和文化记忆。“市集+文旅”,是文旅与商业的创新融合,它以文化为内核,以旅游为载体,以市集为形式,将传统的集市与现代的文旅元素相结合,为游客提供了一个集购物、美食、娱乐、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消费空间。
“五一”假期,淄博八大局便民市场人山人海,到处是热闹喧嚣的场面。位于八大局便民市场北门西侧的“这有局儿”文商旅综合体,成为热门打卡点。“这有局儿”由淄博文旅集团耗时8个月打造,以其独特的“国潮风”立面设计和丰富的业态布局,吸引着市民游客纷纷驻足打卡。
“这有局儿”将特色餐饮、非遗文创、文化体验等多种业态巧妙融合,构建起沉浸式消费新场景。走进“这有局儿”,一楼的“地道美食局”,清梅居、周村烧饼等老字号与各类网红小吃齐聚一堂,令人垂涎欲滴,瞬间勾起人们的食欲;二楼的“淄博好物局”,展示和售卖陶瓷、琉璃等非遗文创产品,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目不暇接,不少游客在这里精心挑选纪念品,把淄博的独特记忆带回家。在“这有局儿”经营陶瓷文创产品的店主李女士满脸笑意地说:“自从‘这有局儿’开业以来,很多游客对我们的陶瓷文创产品特别感兴趣,我的生意越来越红火。”
“从淄博文旅的线上推介中看到‘这有局儿’,我和家人很感兴趣,美食和文化氛围都非常不错,安保、志愿者等都很贴心。这里的文创产品很有特色,我们选了一些送给朋友。”已来过淄博十多次的青岛市民房勇,“五一”假期带着家人特意赶来,体验亲切的烟火气。
淄博文旅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打造“这有局儿”的目的,就是为市民和游客打造一处能深入了解淄博本地文化,沉浸式体验陶瓷、琉璃、美食等传统手工技艺的消费新场景。自4月27日开门纳客以来,“这有局儿”得到了广大游客的青睐和好评,5月1日入场3.8万余人,让八大局便民市场这一淄博“城市顶流IP”释放出更强大的商业新动能。
博山区颜神古镇的非遗市集同样红红火火。颜神古镇保存着大量明清时期的古窑炉和传统民居,走进颜神古镇,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陶瓷兴盛的年代。颜神古镇非遗市集以陶瓷、琉璃等非遗项目为核心,打造了集展示、体验、销售于一体的文旅消费场景。游客可以亲眼目睹陶瓷和琉璃的制作过程,还能参与体验,感受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天津游客李明飞说:“这是我第一次体验琉璃制作,太有意思了。通过亲手制作琉璃制品,我们对陶琉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沉浸式体验,解锁文旅市集新玩法
在文旅消费需求不断升级的背景下,沉浸式体验成为市集吸引游客的关键。通过营造独特的场景氛围,结合互动性强的活动和项目,游客在参与中感受文化的魅力,成为文旅市集的新玩法。
在淄博的文化地标海岱楼钟书阁,全国首个沉浸式齐风市井街区“海岱好市”同样在“五一”假期火爆出圈。踏入“海岱好市”,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身着齐服的NPC和精彩绝伦的沉浸演艺,瞬间将游客拉回到2000多年前的齐国。
在这里,齐桓公、管仲等历史人物与游客“并肩而行”,讲述着齐国的辉煌历史。通过沉浸式剧情游戏,游客可以亲身探索齐国的历史脉络,实现“一秒入齐”的奇妙体验。济南游客李女士兴奋地说:“这种沉浸式的体验太有趣了,感觉自己真的穿越到了齐国。和历史人物互动,了解齐国的文化,比单纯看景点更能深入人心。”
海岱楼钟书阁副总经理朱翠伟介绍说:“我们打造的‘海岱好市’,以齐文化为核心,融合陶琉丝文化元素,营造‘盛齐’概念的主题场景,打造了‘热门IP、沉浸式演绎、主题文创、非遗’组合而成的新型体验街区。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游客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和创造者。通过互动与体验,游客不仅能够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还能获得独特的情感共鸣,为文旅市集赋予了更多的魅力和价值。”
“五一”期间,在淄博市文化中心举办的“礼享淄博 焕新市集”非遗文创市集,也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到淄博的城市活力与文化魅力。此次文创市集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以“非遗+文创+旅游商品”的“嵌入”服务模式,汇聚琉璃、内画、木雕、漆器、布艺堆画等近30项非遗项目,并将非遗与现代生活相融合,推出了具有淄博特色的各类文创产品。市集还展示了海岱楼钟书阁、蒲松龄纪念馆等20余项专属文创产品,以及2025“好客山东·山东有礼”省内8地市13项旅游商品,让艺术融入市民生活,散发出独特的文化韵味,成为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融合创新,激发城市文旅新活力
文旅市集的魅力,不仅在于其丰富的商品和美食,更在于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创新活力。
对于淄博“市集+文旅”模式的出圈,淄博师专文旅学院教授王松江认为,“市集+文旅”的兴起,不仅是消费升级的体现,更是城市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这种模式首先在于对自身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和精准定位。淄博拥有齐文化、陶瓷文化、聊斋文化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有局儿”和“海岱好市”等将这些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市集,打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文旅消费场景,满足了游客对文化体验的需求。
其次,文旅市集的融合与创新,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消费选择,也为城市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搭建了新的平台。同时,淄博文旅注重品牌建设和宣传推广,通过社交媒体、网络平台等渠道,将淄博的市集文化和文旅资源广泛传播,吸引了大量游客。
在谈到“市集+文旅”的发展时,王松江建议,淄博进一步加强文化创新,不断推出新的文旅产品和服务。例如,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打造更多沉浸式、互动式的文化体验项目;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整合资源,打造区域文旅品牌,提升淄博文旅的整体竞争力;注重人才培养,为“市集+文旅”模式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创新没有终点。
“市集+文旅”,通过打造沉浸式体验,融合多元业态,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旅消费选择,也为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未来,“市集+文旅”有望成为重要引擎,迸发强劲动力,打造淄博文旅发展新亮点。
鲁网淄博新闻热线:0533-3811076
责任编辑:刘宗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