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采会现场,市民游客正在参观非遗项目。山西经济日报全媒体记者康煜摄

5月5日,为期五天的2025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产品采购大会(以下简称“文采会”)在太原市中正天街圆满落幕。一位游客意犹未尽地说:“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山西的传统手艺,非遗传承人展示的树皮画、微缩古建作品让我很震撼!孩子在这里了解到很多传统文化知识,边玩边学,很有意义,希望以后能经常举办这样的活动。”

  平遥推光漆器以手掌反复推磨,漆面如镜映照晋商风华;“上党女红”以针为笔、线为墨,绣出太行山水的温柔与坚韧;澄泥砚与積文斋绛笔绛墨,在墨香中沉淀晋南文脉;“平定紫砂”以黄土为骨、窑火为魂,演绎山西陶艺的古朴与新生;“晋商之香”以古法调香,让晋商商道与现代生活诗意交融……文采会期间,30余项国家、省、市级非遗项目集体“亮相”,让游客在此开启了一场沉浸式山西文化之旅。

  非遗演示活动是此次文采会的一大亮点。非遗演示区内,朔州剪纸艺人手持剪刀,红纸翻飞间,“喜鹊登梅”跃然眼前。在这里,游客不再是旁观者,而是传统技艺的“沉浸式体验官”——亲手触摸树皮画的纹理,聆听匠人讲述“上党女红”中“并蒂莲”纹样的婚嫁寓意,文化传承在互动中悄然扎根。

  在亲子研学区,孩子们用彩泥捏出“迷你平遥古城”,在“晋商之香”调香课上调配专属香囊;非遗传承人走进直播间,与年轻网友畅聊传统纹样如何融入现代设计。数据显示,活动吸引线下客流30万余人次,线上直播累计观看量60.5万人次,全网曝光量近800万次,文化传承的“破圈”效应初显。

  此次文采会打破传统展览模式,以“非遗+文创+科技”模式构建消费新场景:游客持“集市通关文牒”打卡闯关,集齐印章即可兑换非遗文创;直播镜头下,平遥推光漆器工艺师化身“带货主播”,漆器首饰盒上线即售罄;AR技术让澄泥砚“活”起来,游客扫码就可观看砚台制作过程。

  “我们希望非遗不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百姓生活中的‘烟火’。”省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部主任王隽介绍,此次文采会尝试用多样化展示、多元化场景、多业态服务,满足百姓的个性化消费需求,让深植乡土的文化遗产,以崭新面貌重新走入大众生活。

  当非遗不再是教科书上的文字,当匠人精神化作指尖的温度,借助文采会这个舞台,山西文旅正以一场场“活态传承”的实践,演绎出文化传承的新范式,书写着文化自信的“山西答案”。

山西经济日报全媒体记者 康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