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雍坚
文化,源自《周易》中所讲的“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自然形态的泉水,在与人文影响相结合后,才诞生了泉水文化。通过考察济南泉水文化的衍生轨迹,可以看到,泉水本体在历史上经历了从专名到组合名、从组合名到组群名这样一个生发过程。
“泺之会”和“鞌之战”是春秋时期发生于济南的两件知名度最高的大事(尽管“济南”这一地名当时尚未诞生)。非常巧合的是,与这两件大事相伴的,竟然是两个泉水专名的诞生。《春秋》记载,鲁桓公十八年(前 694),鲁桓公和齐襄公在“泺”相会。“泺”,源自泺水。而“泺水”,既是河名,又是趵突泉之初名。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推测,泺水泉源一带即“公会齐侯于泺”的发生地。“鞌之战”发生于鲁成公二年(前 589),《左传》记述此战时,首次记载华不注山下有华泉。
东晋十六国时期,第三个泉水专名——“孝水”( 后世称“孝感泉”)诞生。南燕地理学家晏谟在《三齐记》中记载:“其水平地涌出,为小渠,与四望湖合流入州,历诸廨署,西入泺水。耆老传云,昔有孝子事母,取水远。感此,泉涌出,故名‘孝水’。”北魏时期,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所记济南泉水专名有 6 个,分别是泺水、舜井、华泉、西流泉、白野泉和百脉水(百脉泉)。北宋,济南泉水家族扩容,达到 30 余处。济南文人李格非热爱家乡山水,曾著《历下水记》,将这 30 余处泉水详加记述,惜未传世。后人仅能从北宋张邦基所著《墨庄漫录》中知其梗概:“济南为郡,在历山之阴。水泉清冷,凡三十余所,如舜泉、爆流、金线、真珠、孝感、玉环之类,皆奇。李格非文叔作《历下水记》叙述甚详,文体有法。曾子固诗‘爆流’作‘趵突’,未知孰是。”
伴随着济南泉水专名的增加,到了金代,济南泉水的组合名终于出场,这就是刻在《名泉碑》上的“七十二泉”。七十二,古为天地阴阳五行之成数,亦用以表示数量众多,如《史记》载“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唐诗《梁甫吟》中有“东下齐城七十二”之句。金《名泉碑》未传世至今,所幸元代地理学家于钦在《齐乘》中将泉名全部著录,并加注了泉址,济南七十二泉的第一个版本因此名满天下。金代七十二泉的部分名泉在后世虽有衰败隐没,但“七十二泉”之名不废,至今又产生了三个典型版本,分别是明晏璧《济南七十二泉诗》、清郝植恭《济南七十二泉记》和当代“济南新七十二名泉”。此外,明清时期,还有周绳所录《七十二泉歌》、王钟霖所著《历下七十二泉考》等五个非典型七十二泉版本出现。如果把以上九个版本的“七十二泉”合并同类项,总量有 170 余泉。从金代至今,只有趵突泉、金线泉等16泉在各时期都稳居榜单。
俗语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意为同类的事物经常聚集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往往相聚成群。当济南的泉水达到一定数量时,“泉以群分”的现象就应运而生了。
20 世纪 40 年代末,济南泉水的组群名开始出现。1948 年,《地质论评》杂志第 13 卷刊发国立北洋大学采矿系地质学科学者方鸿慈所著《济南地下水调查及其涌泉机构之判断》一文,首次将济南泉水归纳为四个白泉泉群、玉河泉泉群涌泉群:趵突泉涌泉群(内城外西南角)、黑虎泉涌泉群(内城外东南角)、贤清泉涌泉群(内城外西侧)和北珍珠泉涌泉群(内城大明湖南侧)。
1959 年,山东师范学院地理系教师黄春海在《地理学资料》第 4 期发表《济南泉水》一文,将济南市区泉水划分为趵突泉泉群、黑虎泉泉群、珍珠泉泉群、五龙潭泉群和江家池泉群。同年,黄春海的同事徐本坚在《山东师范学院学报》第 4 期发表《泰山地区自然地理》一文,提出济南市区诸泉大体可分为四群:趵突泉泉群、黑虎泉泉群、五龙潭泉群、珍珠泉泉群。此种表述虽然已经与后来通行的表述一致,但当时并未固定下来。1959 年 11 月,山东师范学院地理系编著的《济南地理》(徐本坚是此书的参编者之一)一书中对济南四大泉群又按照方位来命名,分别是:城东南泉群、城中心泉群、城西南泉群、城西缘泉群。
通过文献检索可知,济南四大泉群的表述此后还经历了数次变化和反复。譬如,1964 年 4 月,郑亦桥所著《山东名胜古迹·济南》一书中,将济南四大泉群表述为“趵突泉群、黑虎泉群、珍珠泉群和五龙潭泉群”;1965 年 5 月,山东省地质局水文地质观测总站所编《济南泉水》中,将济南四大泉群表述为“趵突泉—白龙湾泉群、黑虎泉泉群、五龙潭—古温泉泉群和王府池泉群”;1966 年,油印本《济南一览》一书中,将济南四大泉群表述为“趵突泉泉群、黑虎泉泉群、五龙潭泉群和珍珠泉泉群”,与 1959 年发表的《泰山地区自然地理》一文所述一致;1986 年,山东省地图出版社编印的《济南泉水》中,将四大泉群复称为“趵突泉群、黑虎泉群、五龙潭泉群和珍珠泉群”;1989 年,济南市人民政府所编《济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图集》将济南四大泉群复称为“趵突泉泉群、珍珠泉泉群、五龙潭泉群和黑虎泉泉群”。此后,这一表述才算固定下来。
2004 年 4 月 2 日,由济南名泉研究会、济南市名泉保护管理办公室组织进行的历时五年的济南新七十二名泉评审结果揭晓,同时还公布了新划出的郊区六大泉群,这样加上市区原有的四大泉群,就有了济南十大泉群的划分,它们是:趵突泉泉群、黑虎泉泉群、珍珠泉泉群、五龙潭泉群、白泉泉群、涌泉泉群、玉河泉泉群、百脉泉泉群、袈裟泉泉群、洪范池泉群。十大泉群的划分,是本着有利于泉水的保护和管理、有利于旅游和开发的原则,依据泉水的地质结构、流域范围,在 20 平方公里范围内有泉水数目 20 处以上,且泉水水势好,正常年份能保持常年喷涌,泉水周围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内涵等标准进行的。
2019 年 1 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山东省调整济南市、莱芜市行政区划,撤销莱芜市,将其所辖区域划归济南市管辖。伴随着济莱区划调整,新设立的济南市莱芜区和济南市钢城区境内的泉水,加入济南泉水大家族。2020 年 7 月至 2021 年 7 月,济南市城乡水务局(济南市泉水保护办公室)再次开展全市范围内的新一轮泉水普查工作。在泉水普查的基础上,邀请业内专家对新发现的 500 余处泉水逐一进行评审,新增 305 处泉水为名泉,其中,莱芜区境内有 72 泉,钢城区境内有 30 泉。2023 年,在《济南市名泉保护总体规划(2023—2035 年)》编制过程中,根据泉水出露点分布情况,结合历史人文要素与自然生态条件划定了十二片泉群,即趵突泉泉群、黑虎泉泉群、珍珠泉泉群、五龙潭泉群、白泉泉群、涌泉泉群、百脉泉泉群、玉河泉泉群、袈裟泉泉群、洪范池泉群、吕祖泉泉群及舜泉泉群。其中,吕祖泉泉群(莱芜区境内诸泉)和舜泉泉群(钢城区境内诸泉)为新增。
稍加回望的话,在市区四大泉群之外,济南郊区诸泉群名称的出现,也是有迹可循的。1965 年 7 月,山东省地质局八〇一队李传谟在油印本《鲁中南喀斯特及其水文地质特征的研究》中记载了今章丘区境内的明水镇泉群(包括百脉泉)、绣水村泉群,今长清区境内的长清泉群,今莱芜区境内的郭娘泉群。据 2013 年《济南泉水志》记载,20 世纪 80 年代后,白泉泉群、玉河泉泉群省市有关部门及高校有关科研人员和学者,对济南辖区内的泉群及其泉域划分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说法,但济南辖区内有三个泉水集中出露区和七个泉群的说法,为大多数人所认同。三个集中出露区即济南市区(包括东郊、西郊)、章丘区明水、平阴县洪范池一带;七个泉群即趵突泉泉群、黑虎泉泉群、五龙潭泉群、珍珠泉泉群、白泉泉群、明水泉群、平阴泉群。
泉群是泉水出露的一种聚集形式。泉群的划分,则是对泉水分布所作的人为圈定,如根据泉水分布的地理区域集中性、泉水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的划分,以及从泉水景观的保护、管理和开发等角度进行的划分。因此,具体到每个泉群内所含的泉水和覆盖范围,亦是“时移事异”的。以珍珠泉泉群为例,1948 年,方鸿慈视野中的北珍珠泉涌泉群,仅有“北珍珠泉、太乙泉等 8 处以上泉水”;1966 年油印本《济南一览》中,珍珠泉泉群有珍珠泉等 10 泉;1981 年济南市历下区地名办公室所绘《济南历下区泉水分布图》上,将护城河内老城区中的 34 泉悉数列入珍珠泉泉群;1997 年《济南市志》将珍珠泉泉群区域再度缩小,称“位于旧城中心的曲水亭街、芙蓉街、东更道街、院前街之间”,共有泉池 21 处(含失迷泉池 2 处);2013 年《济南泉水志》将珍珠泉泉群的范围扩大至老城区中所有的有泉区域,总量也跃升为济南市区四大泉群之首,计有 74处;2021 年 9 月,伴随着“济南市新增 305 处名泉名录”的公布,护城河以内济南老城区的在册名泉(珍珠泉泉群)达到 107 处。
当代,记述济南泉水风貌、泉水文化的出版物已有多种,可谓琳琅满目,而本丛书以泉群为单位,对济南市诸泉进行风貌考察、文化挖掘、名称考证,便于读者从泉水群落的角度去考察、关注、研究各泉的来龙去脉。十二大泉群之外散布的名泉,皆附于与其邻近的泉群后一一记述,以成其全。如天桥区散布的名泉附于五龙潭泉群之后,近郊龙洞、玉函山等名泉附于玉河泉泉群之后。
值得一提的是,本丛书所关注的济南各泉群诸泉,并不限于当代业已列入济南名泉名录的泉水,还包括各泉群泉域内的三类泉水:一是新恢复的名泉,如珍珠泉泉群中新恢复的明代名泉北芙蓉泉;二是历史上曾经存在、后来湮失的名泉,如趵突泉泉群中的道村泉、通惠泉,白泉泉群中的老母泉、当道泉,吕祖泉泉群中的郭娘泉、星波泉;三是现实存在,但未被列入名泉名录的泉水,这些泉水或偏居一隅,鲜为人知,如玉河泉泉群中的中泉村咋呼泉、鸡跑泉,或季节性出流,难得一见,如袈裟泉泉群中的一口干泉、洪范池泉群中的天半泉。在济南泉水大家族中,它们虽属小众,但往往是体现济南泉水千姿百态的另类注脚。
本丛书在编撰过程中参考了《千泉之城——泉城济南名泉谱》等众多当代济南泉水文化出版物,得到了济南市城乡水务局(济南市泉水保护办公室)、济南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山东省地矿局八〇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等单位的大力支持,谨此诚致谢忱!
亘古以来,济南的泉脉与文脉交相依存,生生不息。济南文化之积淀、历史之渊源,皆与泉水密切相关。期待这套《泉城文库·泉水文化丛书》开启您对济南的寻根探源之旅!
(注:此文为《济南泉水文化丛书》序言,该丛书为济南出版社2024年7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