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楼前的银杏叶又一次泛黄时,我收到了高三的第一张月考成绩单。数学栏那个刺眼的"98"分让我站在走廊上发了很久的呆。同桌小林的150分试卷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我的视线却落在桌角那本 上——这本书是去年毕业的学长留给我的,扉页上写着:"时间从不是敌人,关键在于你如何与它相处。"

当代高中生最常挂在嘴边的,莫过于"时间不够"。我们把自己埋在题海里,像陀螺一样被各种计划抽打着旋转,却常常陷入"越忙越乱"的怪圈。李笑来在《把时间当朋友》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无法管理时间,只能管理自己。"这句话像一记警钟,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时间的关系。

记得第一次翻开这本书时,我被第七章的内容震撼:"计划的目的不是约束,而是认识自己。"这让我想起那个写满"五点起床""午休做套卷"却从未完成过的计划本。原来真正的困境不在于时间太少,而在于我们总是用"虚假勤奋"来麻痹自己。就像书里说的,很多人只是在"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我开始尝试书中的方法:不再制定严苛到分钟的计划,而是记录每天真实的作息;不再盲目刷题,而是建立错题追踪系统;不再焦虑地盯着倒计时牌,而是专注于当下的每一道题。渐渐地,我发现一个奇妙的现象:当我停止与时间对抗时,时间反而开始配合我的节奏。这印证了书中的核心观点:"与时间做朋友的人,终将获得时间的馈赠。"

在高三这场马拉松中,我见过太多同学陷入两种极端:要么被时间追着跑,要么试图跑赢时间。前者终日惶惶,后者早早耗尽精力。而 告诉我们第三种可能:与时间同行。书中那个"时间投资"的概念让我受益匪浅——把时间投入在能产生复利的事情上,比如构建知识体系,培养思维能力,这些都会随着时间推移产生惊人的回报。

最后一次模拟考前夜,我又翻开了这本已经被翻得卷边的书。月光下,我看到自己半年前在页边写下的批注:"真正的成长,是学会与时间跳一支慢舞。"此刻我终于明白,高考不是与时间的赛跑,而是一场与时间的对话。当我们停止把时间当作压迫者,它就会变成最忠实的伙伴。

如今,每当我走过教学楼前的银杏树,都会想起书中的那句话:"时间是最好的老师,可惜它会把所有学生都带走。"但我想补充的是:那些真正学会与时间相处的人,早已在流逝的时光里留下了永恒的印记。就像我在书的末页新写的那行字:"感谢时间,让我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教师评语】

本文以时间焦虑为切入点,巧妙融入《把时间当朋友》的核心观点。文章结构严谨,从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既有理论高度又不失生活气息。作者将书中的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学习实践,避免了生硬说教。结尾处的银杏树意象与开头呼应,使全文形成完整的思维闭环。语言凝练有力,既有理性思考又不乏感性温度,是一篇兼具思想性与感染力的优秀议论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