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长 12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2分钟
首先我要说明一点,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工程,阅读能力训练的主阵地,就在平时的一节一节课上,想在中考之前,找一条捷径迅速提升阅读应考能力,那是做梦。
但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是在阶段性考试,乃至中考考场上,有一些阅读力尚可的孩子,在短时间内并不能完全读懂一篇文章。
所以,我下面要说的是,针对这样一批有一定阅读“底子”的学生,如何训练他们在考场上短时间内读懂一篇文章——至于那些平时阅读一篇文章都很吃力的孩子,此法无效。
第一步:训练学生的“文体意识”。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小说,每种文体各选五篇例文,打乱了,发给学生,快速浏览一遍,立刻判断文体,并且依据文体特征,明确文体特征下的阅读重心,即:议论文的中心论点、说明文的事物/事理特点、散文的情感定位、小说的人物形象。
第二步:训练学生“观其大略”的能力。未经训练的初中生默读速度通常在300-500字,通过训练,优秀学生的阅读速度可以提升至每分钟700字以上,这个速度很重要,需在中考前训练到位。我们这里继续以选定的20篇例文为训练材料,训练学生二次阅读时对关键信息的提取。三分钟以内浏览一篇文章,划出对这篇文章理解最最重要的关键句或关键词,交流分享,然后相机提取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第三步:训练学生对“文章结构”的把握。文章结构与文意理解其实是相辅相成的,明晰了一篇文章的结构安排,对于正确理解全文有很大帮助。如何训练呢?还是以这20篇例文为抓手,在迅速浏览之后,三分钟之内,给文章分段。对,分段!分段是常规且老套手法,但是对把握文章结构有奇效。当然,再往深处去思量,分段与文体体征,与文本个性,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第四步: 训练学生就某些语段进行“文本细读”。不管是什么文体的文章,总有那么一两个,或两三个重点语段,对这些重点语段进行“回读”,有助于快速读懂原文。何谓“重点语段”呢?就是作者着墨最重、描写最细、重复强调的那些语段。快速阅读不纯粹是略读,也应该包括选段精读,在考场上,在浏览全文的基础上,做一点指向主题理解的选段精读,是大有裨益的。
第五步: 训练学生“文题互参”的阅读技巧。“文”是考材原文,“题”是试卷命题。所谓的“文题互参”阅读,就是在一遍浏览原文之后,去读后面的考试命题,通过命题引导指向,回读原文,这其实不仅是为了寻找“答案”,而是通过命题指引,对接下来的二遍阅读,进行阅读方向的纠偏与调整,以及选段精读的选择与深化。我们甚至还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原文之后,自主拟题,通过命题来检验与促进他们的快速阅读效果。
以上五步,并非五个课时,每一步可能需要3-5个课时,可根据学情调整。
我以为,中考大阅读复习阶段,咱们不必要满世界找题目,印题目,做题目,讲题目,从而把学生淹没在题海里不能自拔。我们花点心思,选好有代表性的20篇文章,从不同训练角度,反复用好这20篇文章,就能有效上好大阅读复习训练课。
那种试图通过大量做题培养“肌肉记忆”的,试图在大海里捞针的,试图碰巧碰到原题的……想法和做法,无疑都是愚蠢的。
校长派投稿邮箱:xzpxzzk@163.com
来源丨杰哥的精致语文
编辑丨智库君
版权说明丨校长派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侵权,我们会及时声明或删除。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