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莫迪政府已下令关闭两个位于巴基斯坦的重要水坝,并通过官方渠道释放强硬信号:“一滴水也不会给巴基斯坦。”
印度以为自己很硬气,但殊不知这招是伤敌八百自损一千,与此同时,美国提醒印度:“别忘了印度河发源于哪”,这是何意?
其实印巴双方围绕印度河的争端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一直到1960年,双方在多国的斡旋下签署了《印度河水条约》,明确划分了六条主要支流的使用权,这才大幅减少了摩擦。
该条约规定,印度可以不受限制地使用东部3条河流的水源:拉维河、萨特莱杰河和比亚斯河。
其中两条河流流入巴基斯坦,且印度有义务让这些河流的水源自由流向巴基斯坦,供其“不受限制地使用”。
而巴基斯坦则获得西部河流印度河、杰赫勒姆河、杰纳布河的大部分使用权,但允许印度将部分水用于农业,以及建造径流式水坝用于水力发电。
但近年来,莫迪政府多次以水资源为筹码,试图在外交和地缘政治博弈中占据主动,他曾公开表示要“重新审视”《印度河水条约》,甚至扬言让印度河改道,彻底切断巴基斯坦的水源。
上个月,印度发生了一起恐怖袭击事件,莫迪政府毫不犹豫地将这次恐怖组织的活动归咎于巴基斯坦在背后支持。
尽管巴基斯坦方面明确表示愿意接受国际组织的调查,以证清白,但莫迪似乎根本不想听任何解释,印度仍关掉了位于杰纳布河上的巴格利哈尔大坝以及萨拉尔大坝这两座大坝,截断了杰纳布河的水道。
这一举措让巴基斯坦在该水道周边拥有80%的小麦产区,随着水道被截断,1200万公顷的农田陷入告急状态,农民们眼睁睁看着灌溉水源干涸,农作物逐渐枯萎,内心充满绝望。
据统计,受此影响,巴基斯坦国内粮价单周暴涨40%,普通民众的生活成本急剧上升,许多家庭面临着粮食短缺的困境。
不仅如此,巴基斯坦境内许多发电设备都建立在该水道旁,此次水道被截断,直接导致巴方30%的电力瘫痪。
工业生产因停电被迫停滞,工厂里机器停止运转,大量工人面临失业;城市中居民生活也受到极大影响,夜晚陷入黑暗,医院等重要公共设施的正常运转也受到威胁。
巴基斯坦明确将断水视为“战争行为”,关闭领空、增兵边境,双方军事对峙濒临失控。
不过,从技术和地理层面来看,印度的这一做法也存在诸多问题。
印度河上游的几座大坝,如巴格利哈尔大坝和萨拉尔大坝,设计初衷主要是发电和灌溉,而非大规模蓄洪,这些水坝的库容有限,无法长时间拦截水流。
印度水坝蓄水能力有限,雨季来临时可能被迫泄洪,不仅会导致本国里阿西地区先受洪灾,而且最多能坚持几周,蓄水过多便会威胁大坝安全,最终还是得开闸放水。
而且印度目前在印度河三条西支流上缺乏统一调度系统,且各水坝之间互不相连,无法形成有效合围。
即便其中一两座大坝暂时关闭,其它支流仍在持续注水,巴基斯坦仍然能够通过杰赫勒姆河和奇纳布河获得部分水源。
不过美国却提醒印度,印度应该注重国内河道的发源地。
从地理结构看,印度河干流从中国西藏出发,经过印度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然后进入巴基斯坦,印度所能控制的,仅为若干支流及其上游设施,无法直接对整个印度河进行完全控制。
事实上,中国西藏在建的全球最大水电站配备双模式闸门,中方若截流,可在48小时内截断雅鲁藏布江60%流量,恒河三角洲将遭海水倒灌灭顶,直接影响印度东北部1.2亿人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