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8日),长宁“全过程人民民主·大思政课”实践育人共同体启动仪式在古北市民中心举行。长宁区教育工作党委、区虹桥街道党工委、区人民法院、区人民检察院、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等13家单位成为首批成员单位,通过凝聚多方力量,共同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大思政课”入脑入心。

区委副书记、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岑福康,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徐乃毅,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李剑军等领导,以及首批成员单位代表共同启动长宁“全过程人民民主·大思政课”实践育人共同体。



岑福康代表中共长宁区委向市教委、复旦大学、华东政法大学长期以来对长宁工作的鼎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就长宁的“大思政课”高质量发展,他指出,要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教育形式,深挖实践育人“精神宝库”;要贯穿融合式教育,厚植全过程人民民主价值底蕴;要发挥共同体作用,探索协同育人“长宁范式”。

据了解,共同体成员单位将通过常态化的运作机制,加强校内外、家校社协同,着力推动“我是小小议事员”、兼职思政教师进校园等长宁区“全过程人民民主·大思政课”实践育人共同体2025年十大工作项目。


启动仪式上,全国人大代表、古北荣华第四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盛弘与上海市政治特级教师、长宁区卓越教师培育中心政治学科发展室主持人季晓军共同执教微课《13岁遇到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真实生动的民主实践案例,带领同学们思考“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刻含义。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赵庆寺对微课进行点评。


区教育工作党委聘任了首批“长宁区兼职思政教师”。他们中既有扎根于社区的“小巷总理”,又有来自各行各业的立法信息员,还有守护公平正义的法官、检察官、律师等。兼职思政教师将参与设计思政课、案例库建设和指导专项活动,以鲜活实践和一线经验启迪成长。现场,“小巷总理”、虹桥街道爱建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徐秀讲述了《我身边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故事》,通过“小区围墙变花园”的民主治理案例使思政课更接烟火气、更具说服力,推动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贯通整合。


同时,虹桥街道党工委聘任了首批“长宁区小小议事员”,来自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建青实验学校的10名学生成为首批“长宁区小小议事员”。孩子们将以“小主人”身份为社区建设“建言献策”,争做“会发现”“会思考”“会发声”的小主人。现场,来自安顺路小学、建青实验学校、华政附中的三位不同学段的学生代表登台讲述了“我的议事故事”,从自身的视角理解民主、诠释民主。




现场发布了长宁区“全过程人民民主·大思政课”实践育人资源图谱和案例教学库。虹桥街道党工委会同区教育工作党委,汇集辖区及周边实践育人现场教学点位资源,串珠成链,梳理形成了法规规约、民生实事、民主法治三条实践教学路线,从中挖掘丰富的实践资源和育人资源,共同开发形成了长宁区“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育人资源图谱”。这三条路线的开发,将变身为学生社会实践课堂,为孩子们走出教室“小课堂”,走进实践“大课堂”,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实践路径。



区教育工作党委还会同成员单位,将身边的实践场景转化为可看、可读、可感知、可参与的“实践育人案例教学库”。案例库将通过“采集——共建共享机制;转化——揭榜挂帅机制;优化——教研协作机制;应用——动态反馈机制”,积极探索大思政课案例教学的开发流程和合作机制,以解决思政教育“重理论轻实践、案例陈旧单一”的痛点,让民主可触可感、让教育走深走实、让理论入脑入心。实践育人资源图谱和案例教学库将成为学生们的“好教材”、思政教师的“好帮手”,帮助老师们将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


区教育工作党委、虹桥街道党工委、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方共同签订长宁区“全过程人民民主·大思政课”联合教研项目合作备忘录。四方将共同构建“政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整合实践育人资源,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大思政课”特色标杆品牌。

实践育人共同体的启动,标志着各方携手合作,建好理论和实践、课内和课外、线上和线下多途径相融合的共享共建平台,引导学生涵养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培养社会担当,共育时代新人。


图片来源于区教育局

撰稿:何郁柠

编辑:竺嘉茹

责编:颜文彬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