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邛崃市30名特殊学员走进课堂,开启为期15天的藏羌织绣技能培训课程。这项承载着藏羌民族智慧的传统技艺,正为残疾人群体铺就一条文化传承与就业融合的发展之路。
“高山杜鹃是多个民族共同喜爱的图腾,羌族称羊角花,彝族唤索玛花,我们将通过这个主题展现民族文化交融之美。”培训教师刘珺琬讲解道。在她的指导下,学员们全神贯注地穿针引线,五彩丝线在布料上逐渐绽放出立体花纹。
开班动员会上,全国劳动模范许国林分享了自己的奋斗经历,鼓励大家要正视自身价值,树立生活信心,掌握一技之长。励志演讲引发阵阵掌声,学员李娇深有感触地说,“培训班我已经参加了三期,这三期培训让我从零基础到能独立完成作品,最贵的一幅卖了800多元。现在每天最期待的就是坐在绣架前创作。”
培训班不仅教授平绣、挑花等传统技法,还融入现代设计理念与市场运营知识。学员黎红梅说,“身体缺陷不影响我们用手艺证明价值,感谢这个平台让我们既能传承文化又能改善生活。”
此次培训为期15天。课程涵盖了藏羌织绣的基础理论、针法技巧、图案设计等内容,还将结合市场需求,融入创新设计与营销知识,帮助提升作品的竞争力。
市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已连续开展三期藏羌织绣培训,累计培养学员80余名,通过订单回收等方式助力居家灵活就业,传统技艺正化作实实在在的经济来源。
藏羌织绣技能培训,不仅为邛崃市残疾人搭建了学习传统技艺、提升就业能力的平台,更助力他们传承民族文化,在一针一线间勾勒出美好生活的新图景,向着更加自信、自立的未来稳步前行。
记者丨赵丹阳
编辑丨王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