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章搭建如同“城市疮疤”,暗藏结构安全、火灾漏电、环境卫生等多重隐患,影响着社区居民居住安全。

近期,某市民通过杨浦区“12345”市民服务热线来电反映开鲁路某社区内有居民违规搭建阁楼,希望有关部门进行核查并整治。对此,殷行街道积极开展联勤联动,有效化解“瓦片下”的违建危机。

在接收工单后,殷行街道第二网格工作站工作人员第一时间电联市民,初步了解情况并明确其诉求,同时立即启动联勤联动工作机制,携手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社区居委及物业形成处置合力,赶赴反映人所诉区域进行勘察。

现场,执法人员发现该业主门外区域已堆积了不少暂未使用的建筑板材,相关设施已覆盖了厚厚的墙灰。前期执法人员连续几天上门始终未能得到回应,通过多方询问并在与该业主提前取得联系后,终于在第五日进入。房间内正处于装修状态,扑面而来的是水泥粉尘与半干油漆的刺鼻味道。


为进一步推动问题处置进度,尽快核实屋内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等情况,执法人员耐心积极的与业主沟通表明了来意,并对室内装修情况进行了大致的了解。由于业主事先已否认了自行违规搭建阁楼的情况,在征得其同意后,工作人员立即瞄准可能存在凿孔、开口的区域进行仔细搜索与检查。但此时的屋内已水电改造结束,整个空间除了几处物料堆积点外一览无余,天花板完好无损、严丝合缝,也无改造迹象。几处堆物逐一推动查看,同样未发现异常。

正当执法人员带着满心疑惑准备前往物业管理处核实业主装修备案的情况时,几位敏锐的执法人员突然注意到入户门外北侧平台的灰尘上留有两个清晰的脚印以及一块明显曾置物的区域,顺着墙面轻微的剐蹭痕迹抬头望去,正是属于屋顶检修口的位置。执法人员随即拨通了物业经理的电话,带来了便携式折叠梯。钻入平改坡内,“施工现场”赫然映入眼帘,未开封的袋装水泥灰以及板材、砖块凌乱地堆砌在楼栋顶层区域,占据了大部分面积。


经现场测量,该处建筑物面积约33.2平方米,执法人员当场拍照取证固定证据,制作现场检查笔录,并对违法行为予以立案调查。经深入调查得知,此区域为业主在本次装修时,为了增加房屋使用面积,委托装修单位新建的,为规避检查,平时使用屋顶检修口运送人员和材料。

由于楼栋的结构须按照固定的施工图纸进行严格审核,相关承重则由建筑工程质量监督部门鉴定,个人擅自施工与堆物将会显著削弱楼栋整体结构安全。此外,该处“平改坡”以木材为主要材料,倘若顶下有住人情况,长期高湿度的环境易引起木材蛀蚀并可能进一步引发社区大规模的蚁害。该业主违规施工形成的隐患,如同在楼栋顶端悬上了一颗定时炸弹,时刻影响着整栋楼层居民的安全。

为尽快拆除顶部私设,恢复原状,还居民安心生活,工作人员迅速与当事业主开展约谈,并经过调查、询问及重大案件法制审核等程序后,执法人员依法向当事人送达《责令限期拆除违法建筑决定书》。街道执法人员严格监督落实情况,并在后续拆除整改过程中全流程掌握处置进度,协助业主与第三方进行对接。5日后,违法搭建区域完成拆除,物料也已清运完毕。通过后期回访,反映人对殷行街道第二网格站及相关部门的整治结果表示满意。

社区安全是须诸多部门与居民共同努力的“持久战”,不仅要“治标”,更须“治本”。在处置结束后,殷行街道第二网格工作站携手社区“三驾马车”紧盯影响社区安全的根源性问题接续发力,建立了区域内住房不定期巡查及常态化排查制度,并依据入口、楼道监控等辅助手段及时探查违章搭建、飞线充电等影响社区安全的行为,一经发现,立即警告制止。

同时,有关部门不断发挥党建引领,通过“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多元共治模式激发社区自治活力。期间,社区积极号召各楼的楼组长带领小区居民对社区内违法进行长期监督,对存在隐患及时发现、劝导、制止。此外,以定期组织的形式积极发动社区居民参与安全知识宣传,推动社区安全管理从依靠管理力量的“刚性管控”向居民自觉参与“柔性共治”的深层转变,实现治理效能与居民文明素养的双提升。

文字 |成佳佳

编辑 |奚宇轩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