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当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UNODC)发布报告,点名台湾为“东南亚网络诈骗与洗钱中继站”时,绿营的第一反应不是反省、不是自查,而是怒斥“报告偏颇”,强调“未与台当局查证”。但现实是,诈骗集团早已将台湾包装成一个全球犯罪链条上的枢纽,而民进党当局却仍在做着“台美关系空前紧密”的白日梦。



这不是大陆打压台湾,也不是“认知作战”,这是联合国系统的正式机构在其报告中所载明的判断。台湾从“亚洲四小龙”变成“诈骗四小强”,这不是外人污蔑,而是长期犯罪温床下的必然产物。东南亚诈骗集团的通讯机房、支付平台、技术支持、甚至诈骗话术培训师,有相当一部分正是从台湾输入,联合国只是说出了本来就广为人知的秘密。

该报告还明确指出,台湾传统黑帮已逐步放弃传统赌场与地下钱庄等经营模式,开始大规模转型线上博弈与跨境网络诈骗。这不是秘密,这是过去数年台湾媒体自己都报道过的“新经济”趋势。而台湾为何能成为诈骗洗钱的枢纽?很简单,法制松散、监管乏力、执政者视而不见。诈骗犯被抓后不是“依法重判”,而是“保护人权”“约谈请回”“无保释放”。而这些罪犯的钱去了哪?要么洗到离岸账户,要么灌进了绿营的政治金库。

民进党当局第一时间不是承认问题、加强执法,而是辩称:“报告内容未经编辑”“未向台方查证”“不代表联合国立场”,还强调“可信度存疑”。请问,一个连联合国官网都公开发布的全球犯罪趋势报告,还需要台北市刑警大队签名盖章才算成立吗?难道只有台当局自己发布的“台湾防疫世界第一”“民调支持度超高”才不偏颇?



民众党立法机构民意代表黄国昌的发言点破了真相。他质疑,法务、情报等部门对这份报告竟然“无动于衷”,不仅不澄清也不调查,形同默认。的确,如果报告内容属实,台湾的“国际形象”已经受到了极大打击;若内容确有错误,作为“民主灯塔”的台当局难道不该第一时间启动反驳机制?民进党不是最擅长“外事抗议”吗?在这件事上怎么变哑巴了?

台湾民间的反应则更加真实。网友讽刺地表示:“正面的就拿来大内宣,负面的就是‘偏颇信息’?”、“联合国居然说实话,是不是要被塔绿班出征?”、“终于被世界看到我们诈骗第一了”。这些言论虽带情绪,但却直指民进党最不愿面对的现实:在他们主政八年下,台湾的“诈骗王国”形象早已成型,国际上没人再相信“民主典范”的包装术。

这种诈骗生态已经不只是民间经济问题,更是台当局纵容犯罪的系统性体现。去年大量菲律宾、马来西亚、柬埔寨警方合作扫荡诈骗集团,逮捕人员名单中屡屡出现台湾籍骨干。各国执法单位都知道台湾是诈骗输出国,但台当局始终保持假装路过的姿态。不仅缺乏配合,甚至在国际警察合作中频频“甩锅”或回避司法责任。



此外,台湾的金融监管体系也早已失效。许多地下博弈平台、虚拟货币洗钱操作,都利用台币账户与第三方支付绕过监管,钱一圈圈地流出去,回来的却是“选举经费”与“建设补助”,最后变成选区买票、金主回馈。这些灰色交易,谁都心知肚明,却没人敢碰。你要动一家地下汇兑公司,背后可能站着的是某位民代;你要查一个洗钱网络,结果可能牵连的是“党内大佬”的亲属基金会。

台湾之所以能在诈骗产业链中“突围成功”,正是因为政商黑三方形成了稳定的生态共生圈。警方不查、检方不办、法官轻判,政客再拿“民主自由”挡箭牌,美其名曰“保障程序正义”。诈骗犯出了国是“投资移民”,回台湾是“轻罪嫌疑人”。结果是台湾的“人设”彻底崩塌,在国际上看,谁还相信一个连诈骗都无法治理的岛屿,有能力处理两岸和平议题?

从“亚洲小龙”到“诈骗天堂”,台湾的沉沦不是外力造成,而是内部的结构性腐败与治理崩坏。联合国的报告只是捅破了这层被民进党用“防疫”、“护台”、“抗中”话术包装的糖纸。再不处理,台湾将从“诈骗输出地”彻底沦为“国际弃子”。到那时,恐怕连喊“我们是民主灯塔”的机会都不会再有。

台湾问题的根源,从来都不是别人怎么看你,而是你敢不敢照镜子。现在,这面镜子来自联合国,民进党要不要砸掉它?还是继续装睡,直到国际社会不再温和提醒,而是直接制裁?当诈骗犯成了“产业模范”,当洗钱组织变成“创新公司”,一个社会的底线就早已被掏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