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我是禾禾妈~

你家孩子头顶有几个“旋”,孩子“头旋”有什么说法?

记得小时候,小伙伴们一起玩都喜欢数对方头上的“旋”,发现有两个或者多个“旋”的孩子,我们还会半开玩笑的说对方是“坏人”“脾气犟”。

因为身边大人看到孩子有多个旋总会说一句类似“一旋精,二旋犟,三旋打架不要命”的俗语。

孩子的头旋是怎么形成的?其数量真的和性格、智商甚至命运有关吗?

今天禾禾妈就带各位家长,深入挖掘孩子头旋背后的秘密,彻底弄清孩子头旋的来龙去脉。



孩子头顶上的旋是怎么来的?

通常情况下,多数人都只有一个发旋,而且多数位于头顶部、呈顺时针排列,少数人有两个旋,三个、多个旋的孩子更是稀有

孩子头顶的旋在医学上叫 “发旋” 或 “毛流旋”,是头发自然生长形成的特殊排列模式。

其方向和数量差异,主要由毛发的生长方向与排列方式决定,受多种因素影响。

第一,基因遗传

研究人员发现:父母均为单发旋且顺时针方向时,子女出现类似发旋的概率较高。

由此可见,发旋的数量和位置,可能受到基因的影响。

第二,胎儿发育

孩子刚出生时,如果你仔细观察过,就会发现,那时他们就已经有发旋了。

高分辨率成像技术显示,胎儿期毛囊排列方向在孕12-16周已初步形成。

这一阶段,如果胎儿在子宫内活动频繁、体位变换多,胎儿头部与羊膜接触产生的摩擦力就会改变毛囊生长方向,导致发旋分布更分散,进而形成多个发旋,而安静胎儿可能形成集中发旋。

由此看来,民间认为多旋孩子脾气倔、爱动并非毫无根据——他们从孕育期就已展现出活跃好动的一面。



两个旋的孩子真的更聪明吗?

查阅了大量资料后,我发现发旋与智力、性格相关,并非空穴来风,还真有科学依据。

比如,美国一所著名大学,曾调查过200名学生,其中包括各种不同类型的发旋,结果发现:中发旋的学生在学业上表现出更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记忆力和见解思维能力;左发旋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右发旋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记忆力较强;双发旋的学生综合能力一般

再比如,日本应义塾大学,也曾对500名不同类型发旋的孩子进行了研究跟踪,结果发现:双发旋的孩子在运动协调性测试中平均分比单发旋的孩子高12%。

还有美国教育学家Amar Klar也曾对100名重点高中的学生进行过类似调查,结果发现:发旋在头顶正中的学生功课平均水平高,情商高,能力强发旋偏左的学生某一科成绩特别好,而偏右的学生创造力和思维发散能力较强。

不过以上研究,因为样本量较小且存在随机选择的结果,因此结论的可靠性受到很多权威机构的质疑。



多数权威机构普遍认为发旋与智商和性格没有直接联系。

比如,有皮肤科专家说:“发旋就像指纹一样,是独特的生物特征标记。”

再比如,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也曾发表过言论表示:发旋数量与智商的相关性只有0.02% 。

既然科学界普遍认为,发旋与性格、智力没有直接联系,那为啥还有那么多人坚信两个发旋的孩子更聪明更犟呢?

为啥没科学依据,但你依旧感觉两个发旋的孩子更聪明、脾气更倔呢?

一是受民间俗语的影响:

就像我们前文提到的“一旋精,二旋犟,三旋打架不要命”代代相传的俗语,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深入人心,让很多家长在潜意识里就给头顶两个旋的孩子贴上了 “倔强” 的标签;



二是心理投射与身份认同

家里孩子脾气倔、学习好,又恰好有多个旋,人们就会不自觉的将孩子的这些行为与头上的旋联系在一起,久而久之便形成了 “旋多的孩子更倔更聪明” 的固有认知。

三是对少数“双旋牛人”案例被放大:

部分民间故事声称部分牛人有双旋,比如爱因斯坦、牛顿,以及我国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稀少的东西往往更珍贵,也更容易被记住,具有稀少特征的人也一样容易被记住。

调查发现,70%~80%的人头顶都只有一个旋,约15%~25%的人有两个发旋,拥有三个及以上发旋的人非常罕见,仅占总人数的2%左右。

双旋本就罕见,与名人轶事结合后,人们以讹传讹,便成了 “双旋更聪明” 的例证。



你家孩子有几个发旋?你觉得智力、脾气和发旋的数量、方向有关吗?

欢迎评论区留下您的言论,供其他有类似需求的家长参考讨论。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立即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