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学起习来,就像吃饭睡觉一般,一点儿也不费劲。为什么这些学习高手能如此地收放自如呢?
掌握了一些高效的学习方法是必然的,但归根到底,还是脑子好用。
我说的“好用”,并非是智商高,毕竟智力超群人的,未必就一定学习很好。可从小帮娃保护且练好大脑的3个部位,普通人也能学霸那样:脑子转得快,记性好,学新的东西能快速上手。
来!美妈开始揭晓答案。
第一个:胼胝体
众所周知,大脑有左右脑半球之分,左脑管逻辑,右脑管创意还有把控大局。胼胝体是它们沟通交流的一座桥梁,不停地在两脑之间传递信息。
就拿阅读来说,在读的过程中,左脑负责认字、理解句子意思,分析文章逻辑关系,记住具体知识点;右脑则在脑补故事场景,感受文字中的情绪,联想自己的生活经验。
比如,当你读到“春天柳枝发芽”这句话时,左脑要确认每个字念什么,你才明白是讲植物生长;这时右脑马上跟进,自动浮现嫩绿的柳条,甚至联想到去年春游的场景,你才能从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为啥有的人思维那么敏捷呢?因为他们的胼胝体比较发达,能够左右开弓。
大量阅读,还有两只手并用的活动,例如左手画画右手写字、玩乐器、搭积木,都能很好地开发左右脑,促进胼胝体的发育。
注意!男孩的这个部位,比女孩落后1年多。不想孩子在学习上产生挫败感的话,就要加紧训练了。
第二个:前额叶
它是大脑的总指挥,最拿手的活儿就是,管专注力,自控力和做计划。孩子上课能不能专心听讲,能否忍住不吃糖,是否能主动学习,全看它发不发力。
这地方发育比较慢,发育高峰一般发生在12岁左右,直到20多岁成熟。所以别指望小朋友像大人一样自律。幸运的是,通过训练,它会变得越来越发达的。
首先,要保护好它,骑车要让孩子带上头盔,平时情绪再上头也不能打这里。
其次,把一个很大的任务,拆解成孩子稍微付出一点努力,就够得着的微任务。示例:
学洗碗,刚开始让他洗自己的碗筷,孩子做得不错,你就表扬他,让他反复洗,直到做起来非常顺手,再让他洗全家人的碗。
练钢琴,先单手练5个小节,熟练了再加5个,最后两只手合起来,像上台阶一样逐渐加大难度。
孩子讨厌数学?第一天做2道最简单的题,先把自信建立起来;第二天做2道基础题+1道中等题,稍微加一点难度;第三天尝试1道难题,允许查例题,帮他突破舒适区……
概括起来就一句话:不要为他做事,而是给他提供足够的支持,让他积累更多的微成功,持续获得成就感,继续向着大成功迈进。
第三个:海马体
主要承担两大职责,一是帮大脑暂时储存信息(要是将信息比作包裹的话,那海马体就是存放包裹的配送中心);二是给信息贴标签,没用的过滤,重要的保留并转成长期记忆。
孩子今天背,明天忘,很可能是海马体不给力。那如何强化它呢?
①多动一动
运动时会分泌一种名为BDNF的蛋白质,促进海马神经元的生成。每天30分钟的轻度有氧运动,就能开发海马体,像跑步、散步、广播体操、跳绳、打球这些都不错。
②舒缓压力
海马体是大脑中最易受到压力影响的地方。为此,要确保孩子睡饱玩好,多去公园、森林溜达,早上多晒晒太阳,提高血清素水平,释放压力。
③睡前复习
睡前15钟,是黄金记忆时间,海马体会优先整理这段时间输入大脑的信息。因此睡前背单词、记公式,第二天会记得更牢。
④少吃糖,多吃鱼
DHA是海马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得让娃多吃富含DHA海鱼,或者亚麻酸含量高的紫苏油、亚麻籽油、菜籽油、核桃等食物。
总之,胼胝体、前额叶和海马体,是学习的“核心脑区”,养好了,练发达了,孩子学得轻松,父母也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