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既是民之所盼,也是民生大计。近年来,我市聚焦多元化养老需求,不断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盘活各类为老服务资源,加强养老产业、养老事业的投入和建设,推动养老服务优质均衡发展,全力打造普惠、兜底养老新格局,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感受到贴心与温暖,在家门口就能幸福养老。
走进石庄镇养老院,功能齐全、明亮整洁的环境让人眼前一亮,老人们悠闲自得、其乐融融,或是三五个老友聚在一起拉家常,或是运动健身,或是翻土播种,十分热闹。临近中午,厨房内厨师正紧张有序地忙碌着,择菜、切菜、炒菜……整个厨房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聊天同期:
老人一:咱们这儿的饭可口鲜美。
老人二:经常给我们搭配的。
老人三:服务也热情,所以我们深深体会到,党的政策好,我们也感觉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这个地方感觉到很温暖,春天般的温暖。】
石庄镇石庄村妇联主任 任新萍
来了以后,我们的生活是一日三餐,按时就餐,营养搭配。在卫生方面,单独有专人洗衣、打扫、烧水,老人们也不用担心,送来就有人专门做这一系列(工作)。吃了饭之后,每天就是唱唱歌,做做操,娱乐娱乐,每一周请理发师给他们理理发,讲讲卫生,洗洗澡。医疗方面有专门的医生,给他们定时量量血压,测测血糖,了解他们的情况。
一粥一饭,看似简单,却传递着民生温度。“养老助餐”服务是老年群体关心的“关键小事”,也是事关千家万户的民生实事。近年来,我市聚焦辖区孤寡、高龄、失独、空巢等老年人就餐需求,积极推动老年食堂建设,以丰富的菜品、舒适宽敞的用餐环境,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吃上“暖心饭”,让“小食堂”发挥“大能量”。
贾家庄镇古浮图村村民
(村里)给我们老年人设立了集体食堂,吃得很好,没有重复的,隔三岔五给我们改善生活,又是大米又是白面,又是馒头又是饺子,各种各样,我们吃得又舒服又幸福,非常高兴。
栗家庄镇田村村民
我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村委里给老人们吃饭,饭做的好,荤素搭配,营养丰富,我们感谢党支部和村委的关怀。我们的孩子们在外面,都不在跟前,我们回来吃一口就能该干嘛干嘛,虽然说我们老了,但是也能在地里干活。
这些温馨的画面,在我市其他镇(街道)也不断上演。
【同期音:咱们量量血压,手不动放松,不说话,血压120/75,血压挺好的...】每周星期一是杨家庄镇敬老院为全院入住老人健康体检的日子,大家吃过早饭后陆续来到医务室测量血压,保健医生为老人们建立档案,通过实时监测,为他们提供精准化、常态化服务。
杨家庄镇敬老院保健医生 邓建国
医疗室主要负责敬老院的院民日常身体检查预防工作,每天进行消毒一次,定期进行院民的心理疏导和康复锻炼,每年进行一次体检,做到预防第一、防治结合。
吃不愁、病不忧、孤不独、乐有伴……如今,我市老年人的幸福感正不断提升。2021年,我市发挥党建引领优势,深度融合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将南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确定为试点单位,展开“互联网+护理服务”工作,精准对接老年人、婴幼儿等特殊群体的多样化医疗护理服务需求。同时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天使到家”APP,为全市“一老一小”提供特色便捷精准专业的上门护理服务,这种“线上预约、线下服务”的创新型护理服务模式逐渐被人所熟知,真正实现了患者少跑路、护理服务送到家。
南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武靳云
汾阳市南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主要为失能、半失能、高龄老人、术后患者等行动不便、出行困难人群提供上门医疗护理服务,可以开展(上门)静脉采血、留置尿管、胃管,伤口换药、拆线,灌肠等30多项服务项目,不管城区、乡村,只要服务对象有需求,我们全部提供上门护理服务,目前已累计服务680人、5280次。
一句句温暖的话语,一次次贴心的守护,老人们正享受着科学的照护和周到的服务。从吃饭、理发、量血压这样的“民生小事”,到养老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见效的“关键大事”,一幅颐养晚年、幸福养老的生动图景正在我市徐徐展开,幸福和喜悦洋溢在每个老年人的脸上,映射出汾阳市的温煦底色。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各类养老机构10所,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95所。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感受到贴心与温暖,在家门口就能幸福养老。
汾阳融媒记者:吴丹 张舒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