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帕金森只是手脚颤抖,其实它开始时有些很隐蔽的症状,让人很难察觉。

肌肉强直、动作缓慢笨拙、平衡障碍、走路跛脚,这些要警惕帕金森,大家都熟悉了。但有些患者开始时,只是失眠了,或者嗅觉不灵了,还有些是认知障碍、精神障碍,好像跟运动毫不相干。如果不及时发现及时治疗,等病情重了,个人和家庭负担都很重的。”汤养元吕根源主任提醒。


吕根源,副主任中医师,81岁,出身中医世家。15岁,他就跟随兄长名医吕廷湶学习中医临床;19岁进入浙江中医药大学系统学习中医理论。临床62年,他在治疗面瘫、帕金森、焦虑抑郁等神经内科疾病,以及中风后遗症等疾病上,经验非常丰富。

吕主任指出,中医认为,帕金森病机在于肝肾不足、血虚生风、肝风内动。临床上他会用大剂量补肾益肝的中药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大量临床病例显示,帕金森只要早发现早治疗,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减缓病情进展,恢复生活自理不是奢望。”

78岁宋奶奶生活重回正轨
孝顺儿子终于松了一口气

宋奶奶,78岁。去年1月,儿子发现她左手不自主地抖动,走路也迟缓了,马上带妈妈去了医院。

经过PET-CT检查,医生确诊帕金森,配了5种药。宋奶奶认真吃了3个月,但没什么用,反而左腿也开始抖动,走路右斜明显,随时都要跌倒的样子,还出现了口渴、失眠。

儿子很孝顺,再不敢让妈妈独自出门,去哪里都接送。宋奶奶觉得自己拖累了儿子,很不开心。去年7月,儿媳妇托人打听到了吕根源主任。

耐心四诊后,吕主任对症开了中药,鼓励她:“你不算严重的,会好起来的。”

中药吃了快2个月,宋奶奶手脚震颤不明显了,腿脚也有了力气。

第5个月开始,宋奶奶失眠也好了,生活完全自理,还能帮忙料理家务。她除了喝中药,日常也补一下多巴胺。

“现在妈妈走路稳,心情好,家里洗碗和买菜都归她。生活重回正轨,她特别开心,觉得生活又有意义了,人也重获 ‘自由’。”宋奶奶的儿子说,“我们全家都特别感谢吕主任。”

83岁李奶奶吃饭走路都困难
现在生活自理,能走4000步

李奶奶,83岁,4年前确诊帕金森,前年病情加重。

李奶奶双手抖得厉害,打电话手机拿不牢,吃饭掉得到处都是,每顿饭都吃到冰凉。而且她腿软无力,走路身体摇晃,一次走不到100米,另外还失眠、便秘。

家人看她病情一直在进展,急得带她到处看病,但效果都不明显。去年,儿子打听到了吕根源主任,马上把妈妈带到了汤养元。

吕根源医生仔细望闻问切,了解之前用药情况,对症开了中药。没想到,一周后李奶奶的便秘先有了缓解,身体舒服多了。一个月后,手抖也明显改善。

李奶奶很开心,就试着不断走路,想以此把身体锻炼回去。每天早上,她先在家小走几圈,吃好早饭,就下楼到小花园散步。

“从1000步到2000步,现在能走4000步了。老妈妈生活能恢复到这个样子,我们真的很满足!”李奶奶的儿子由衷地表示。

70岁苏阿姨失眠+帕金森
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出成效

苏阿姨,70岁。2022年11月,她每天全身无力,踩自行车像有千斤重,家里干活也使不上力。以为自己年纪大身体弱了,也没在意。

半年后,苏阿姨只要一活动就双腿发软,广场舞也跳不动了,连散步都困难了。她以为骨头出了问题,赶紧去骨科检查。

没想到,骨科医生直接让她转神经内科,说应该是帕金森。

“我手脚没抖,不会是帕金森吧?”苏阿姨迟疑着到了神经内科。结果医生确诊是帕金森,开了美多巴。开始每天2次,各1/4颗,后来又加到每次半颗。

苏阿姨之前睡眠就不好,一直在吃安眠药。帕金森一叠加,干脆失眠了,白天总头晕。当年9月,她总算打听到了吕根源主任,希望中医能更好地帮助自己。

吃中药后,苏阿姨的睡眠果然好转。不吃安眠药,也能睡5-6个小时,白天头晕也少了。感觉各方面都好了,去年夏天,她就停了中药。

3个月后,苏阿姨回到汤养元,跟吕医生说:“停了中药又失眠头晕了,上个月开始,下巴抖得越来越厉害,西药吃了才过4小时,就一点力气没有了,站也站不住。”

吕医生耐心地听完,鼓励她:“你吃中药要坚持,帕金森毕竟是疑难病,中西医结合对于康复效果会好很多。”

重新喝上中药,苏阿姨说偶尔有点“做筋骨”外,自己再没其他不适。“这一来一去,我知道吕医生说得对极了,中西医结合,才能控制病情,让我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这次我一定会坚持的。”

5月16日前,吕根源主任在汤养元义诊,针对面瘫、中风后遗症、帕金森、焦虑抑郁等疑难杂症,送出30个义诊号。

门诊时间:周日全天。

记者 张静

审核 冯云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