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了不少家庭在节假日的首选项目。

五一小长假结束各地的文旅数据也呈现在众人面前,只能说现在已经迎来了全国旅游市场的高爆发增长。



看得出来各地文旅局的努力没有白费。

五天内全国人民选择国内游的人次高达3.14亿,相比较去年增长了6.4%,总消费金额高达1802.69亿元,同比去年增长8个百分点。



这个数据明显看出如今百姓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老百姓只有敢出去玩,敢享受,敢花钱才能推动整个市场经济,才能让整个市场充满活力。



不过当我们拉开各地区的旅游数据后却发现人们的选择在悄无声息的变化。

比如以前大家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更多的会优先北京、上海等超一线城市,但从如今的表现来看北京上海等地的劲头环比数据在逐渐下降。



甚至同比某些省市区来讲占据下游趋势。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北京上海等地旅游项目在逐渐减少,只是对大家来讲有更多的选择罢了。



此次五一小长假期间河南的文旅数据十分喜人以371亿元总金额排列第二,令人感到震惊的是浙江全域数据位列第一。

发力速度十分猛,看得出来从整体需求到个性化发展,浙江已经做好全面迎接的准备,并且成为不少人首选的城市。



确实浙江在本次五一小长假期间表现喜人,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那么从数据上显示北京本次小长假期间共接待游客1790.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09.8亿元;
上海接待1650.06万人次,收入201.1亿元。



占据全国省市旅游数据排名下游,对北、上两地有明显的后劲不足。

起因更多的还会从空间和地域上受到限制。

北京上海两次作为国际都市,政治经济中心城市,但从城市面积和本地人人口基数来讲并不占据优势,而且很多游客属于“回头客”类型。



或者说就近选择,比如带孩子参观学习,或者了解历史人文景观,又或者是曾经来京人选比如雍和宫祈愿等等。

这就导致在文旅项目上增收受到限制,后续发力不足。



不过从故宫、天坛、八达岭长城等等拥有绝对历史的核心景点依旧是不少人选择北京旅游的必打卡之路。

例如故宫博物院日均游客数量高达12万人次,游客数量已经达到饱和数据,大家可以想象一个排队要排人数高达2公里是何等的“壮观”。



更别说八达岭长城的“人挤人”“人踩人”看到的哪里还有长城壮美风光,完全是“挪不动步”!

上海最吸引人的迪士尼和外滩同样面临旅游人数饱和的状态,试想有一天人竟然成了“灾”可想而知数量之多场景之壮观。



根据数据显示迪士尼每天接待的游客数量高达50万人次,游客上厕所都是问题的。

哪怕有高价位直升机套餐都供不应求,这简直是令人叹为观止,这种高消费数据也是让人瞠目结舌。



同时在北京上海等地住宿情况也到了供不应求的状态,哪怕是过高的费用依旧是不少人的首选。

从全域面积看北京上海两地相比较其他省市直辖区总面积并不占据优势。



拿北京、四川举例对比,北京全域面积只有1.64万平方公里,四川的全域面积则高达48.6万平方公里。

肯定不少人惊讶差距如此之大,如果不经过数据比较很难相信。



这就导致北京在发展或整合土地面积上受到严重限制,想要实现全域流动和调动很难。

另一方面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人人都知道故宫、天安门、外滩,不少人也都见识过,吸引力在逐渐下降。



虽然今年游客数量依旧十分客观,但首都城市选择人群却在环比下降。

相比这些四川九寨沟,张家界,凤凰古城等热门景点成为不少游客的首选目的地。

当然这并不是说北京上海两地就失去了吸引力,其本身的高质量服务以及国际性还是其他城市无法替代的。



只是越来越多的省市开始实施全域发展,这就导致北京上海在文旅方面面临挑战。

比如今年五一期间荣登榜首的浙江,以文旅数据395.4亿元斩获冠军榜单,成为真正笑到最后的赢家。



游客们纷纷前往浙江西湖,单日接待量更是高达350亿人次。

不仅如此乌镇此次也发挥了巨大的旅游呼应,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将传统与现在相结合,吸引了不少想体验传统文化同时又兼具现代感游客的光顾。



不仅如此为了能够让游客们更有体验感,当地还邀请了不少明星加入其中,利用明星效应再次加强本地文旅的吸引力。

年轻游客成为主力军。



不得不说杭州在文旅发展上具有鲜明特色,既不依赖传统人文景观,也不利用所谓的历史风情,反而是通过相互结合相互兼容的方式进行资源整合。

从数据上看游客不少都会选择过夜,在住宿数据上高达1830.2万人,平均人均花销在1270元。



这一点浙江的文旅和非遗功不可没,在人文景观的衬托的下例如鲁迅的故居,舟山普陀山等等,数据已经实现增长220%。

无疑这一次浙江赢麻了!

不仅仅是浙江,包括河南、广州等地也纷纷发力,在文旅方面下功夫,吸引了不少游客。



比如河南6450.3万人次的接待量,实现文旅收入超过371.1亿元,位列第二,仅次浙江。

清明上河园等等旅游景点开始发力,各大景区纷纷不甘落后,一方面是留住游客,另一方面也实现区域的文化转型和发展



最重要的是给游客更新的体验。

比如一元烩面吃到饱,这种在景区不敢相信的物价,同样也引来游客的驻足,既能满足游客需要,也能促进商家消费,最重要的是避免宰客行为的发生。



另外广东地区也同样数据惊人,五一小长假期间共接待游客4608.2万人次,总旅游经济收入以295亿元领先南方市场。

深圳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首选。



不仅如此湖南地区的错峰游更是数据惊人,同比去年实现增长1.67倍。

重庆的洪崖洞更是突破人流量客流量的极限,吃顿火锅要排队到凌晨,文旅经济收入同比增长193%。



另外我们发现如今的游客更倾向于玩的好,而不是单纯到某个地区看一眼,比如从以前的坐一晚,当日回,到如今的寻找更有品质的住宿环境,有个好的休息环境。



同时对游客来讲景点景观并不是唯一的选择,相反对于夜市经济同样需求量高涨。

从近两年游客的旅游区间显示人们已经不拘束于单纯的中部地区,南部地区,西部地区逐渐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比如四川地区今年接待游客数量高达4365.28万人,旅游收入高达235.01亿元。

凸显了西部地区发展的强势苗头。

成都宽窄巷子,都江堰、青城山也成为不少游客的打卡等胜地,多地区景点均显示当天门票售罄的状态。



这种旅游爆发式增长大大推动了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及交流。

只可惜面对这种爆发式旅游高潮部分旅游景点后劲不足,比如张家界在接待游客上就出现了游客高呼退票,大大影响了景点形象。



所以说面对这种井喷式游客增长,各地区景点都应该做好相应的措施和后续储备问题。

人流量一旦增多如果无法及时做好分流和应对,后果不堪设想。



整个张家界人满为患,游客甚至连走都很难挪动步子,如此多人去挤极其狭窄的通道和观景台,简直是受罪。

甚至都能导致呼吸不顺畅,哪里还有美好体验感。



这让游客们的心情大打折扣,另外长时间的排队,再加上没有足够的交通工具,或者缆车维护等等状态让游客们‘上不去,下不来’。



本来排了三个多小时的队伍,没想到收获这样的“景色和服务”谁也不乐意。

当然不仅只有张家界需要排队等很长时间,就连北京天安门、上海迪士尼都需要排几个小时的长队。



那么对已经做好出行准备,并且前往热门景区的游客,自然这些在意料之中,毕竟难得休息时间。

谁不想趁着这段时间好好体验美好景色。



只是不同地区不同的应对态度和方式罢了。

算是一种别样的体验感。

说完国内游客,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国内接待境外游客同样数据喜人,比如北京接待境外游客高达200万人次。



看得出来如今中国的形象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所重新认识。

因此未来中国在发展旅游项目为支柱型产业方面还需要走很长的路,也会面临更多的挑战。



希望我们各地区在抓住机遇的同时,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同时提高自身的发展和快速转型,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文化建设和输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