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诗词世界,共享诗意人生
1015年,一位叫“朱说”的考生科举高中,天下皆知。
他被任命为广德军司理参军,正式进入仕途。
两年后,朱说正式向朝廷上了一道奏折,请求改归原本的姓氏。
其中有一副对联,用了两个典故,一下了感动了朝廷上下的所有人。
朱说成功改名为“范仲淹”。
原来,他就是范仲淹。
为什么范仲淹叫朱说呢?他写了什么对联,感动所有人,顺利改名了呢?
这一切,还要从范仲淹出生的时候说起。
1.
989年,范仲淹出生于江苏徐州。
父亲范墉一直担任下层官员。
两岁时,范墉在任上去世,范仲淹成为了孤儿。
孤儿寡母的生活不好过。
为了生计,母亲谢夫人带着范仲淹改嫁长山朱文翰。
既然改嫁,孩子的名字也要改。
范仲淹改姓朱,名说【 yuè】。
朱文翰曾知澧州安乡,其身份地位和范墉相当。
朱文翰对范仲淹很不错,养育他,也教导他,作为继父,已是不易。
范仲淹也跟着朱家子弟一起长大。
朱家条件还不错,朱家子弟花费很大,不知节省。
范仲淹就好心提醒他们:“节约点吧!家中不易”。
朱家子弟们很不高兴,就怼范仲淹:“我们用的是朱家的钱,关你一个外姓人什么事儿?”
范仲淹一听,有点懵,话中有话呀!
有人偷偷告诉范仲淹:“你是姑苏范家的人,是太夫人带着你改嫁到朱家的。”
知道身世后的范仲淹更加刻苦。
有一个小故事,据说范仲淹知道身世后,就告别母亲,远行苦读。
离开前,他给母亲留了一句话:“期十年登第来迎亲。”
给我十年,等我高中,一定来接您。
这是一句誓言,更是对自己的鞭策。
据说,范仲淹曾在醴泉寺苦读。
冬天时,他用两升小米煮粥,过了一夜,粥凝结成块,他用刀划成四块,早晚各吃两块,再配上野菜一起吃。
就这样过了三年。
成语“断齑画粥”就来源于此。
成人后,范仲淹到南都应天府求学。
范仲淹的苦读是出了名的,困了,他就用冷水洗脸提神。
有饭吃饭,没饭就饿着。
有好心的同学见了,多给他带一份饭,范仲淹直接拒绝:“吃了这些好的,再吃粥就会觉得苦了。”
在现代人看来,范仲淹堪称“自律之王”。
有人吃得了苦,有人却受不了诱惑。
范仲淹却心如定海神针。
大中祥符七年(1014)正月,宋真宗到应天府朝拜圣祖殿。
南都,也称应天府,即今日的河南商丘市睢阳区,因是北宋的发祥地而得名。
应天府书院又名南都学舍,为北宋四大书院之一。
皇帝来朝拜,应天书院的学子们都跟着去看热闹。
只有范仲淹,依然在学舍读书,仿佛不知道这个消息一样。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去看皇帝。”
范仲淹说:“皇帝总是会见到的,以后再见也不晚。”
在同学看来,这些话有点嚣张。
学子何时能见皇帝,只有高中进士之时,范仲淹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自信。
有实力的人,才会自信。
1015年,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范仲淹进士及第,这时候,他还是叫朱说。
范仲淹顺利进入仕途,被任命为广德军司理参军。
他将母亲迎到身边亲自奉养。
2.
1017年,范仲淹广德任满,被擢为文林郎、集庆军节度推官。
彼时,他在亳州。
范仲淹官做得顺利,面对着母亲,范仲淹想到了去世的父亲。
他本是姑苏范氏,如今,顶着朱说的名字,心中渴望回归原本的姓氏。
母亲也赞成他这样做。
于是,他上表朝廷,奏请归宗复姓。
他写了一封恳切的奏表,其中,有这样两句:
志在投秦,入境遂称于张禄;
名非霸越,乘舟偶效于陶朱。
两句话中,隐藏着两个典故。
张禄,即是战国名相范雎。
范雎本是魏国人,足智多谋,能言善辩。
后被须贾陷害通敌,被魏相严刑拷打, 血肉模糊,肋骨被打折、牙齿被打掉,惨不忍睹。
可怜地范雎只剩一口气。
他装死逃生,改名张禄,逃到了秦国。
在秦国,范雎成为了相国,他向秦王提出了远交近攻之策,是秦国统一六国的基础。
陶朱公,大家就更熟悉了,他就是范蠡。
范蠡本是越国大夫,助吴王勾践灭吴后,他急流勇退,隐逸江湖。
他弃政从商,积累了巨大的财富,后定居安义陶村,自号“陶朱公”。
范雎、范蠡都姓范,他们都曾因为人生的际遇而改名换姓,但这并没有妨碍他们功成名就。
在世人看来,合情又合理。
范仲淹用这两个典故,巧妙表达了自己想要归宗复姓的请求。
几乎所有人都被范仲淹的文章感动。
朝廷很快同意了范仲淹的改名请求。
他正式从朱说成为了“范仲淹”。
有志青年,前途远大。
在北宋朝堂,范仲淹是一个文武全才。
他为官正直, 为民请命,剔除弊政,赢得赞誉一片。
当时人说: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
他戍边西北,对峙西夏,安抚边族,西夏军再也不敢来侵犯。
边关歌谣唱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范仲淹,从一个毛头小子,成为一个封疆大吏。
在北宋朝堂,他成为了响当当的人物。
3.
因为淋过雨,所以总想为别人撑把伞。
范仲淹小时候的艰苦,造就了他总想为别人撑把伞。
晚年的范仲淹出资购买千亩良田,设立范氏义庄。
良田所产生的收益供养范氏族人,即使他们失去了亲人,也不会因为没了生路而陷入贫困,甚至死亡。
对于曾经抚养过自己的朱家,范仲淹也并未忘怀。
他感激养父朱文翰对自己的养育,为官后,他时时提携朱家子弟。
庆历五年,范仲淹用自己南郊的封典,上奏朝廷为养父朱氏请封,朱文翰被封赠为太常博士。
养父有了封赠,朱家有三名子孙因此得官。
他还出钱在河南购买几百亩田作为朱氏义庄,以赡养朱氏一族。
好一个有情有义的范仲淹!
再回想那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只有范仲淹这样了不起的大丈夫才能说出来吧!
如果你也倾慕范仲淹,也赞叹他的人品,就点个在看+赞赞吧!
常在后台收到粉丝留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诗词世界,作者:聂隐娘。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诗意文化出品图书《哈哈哈!如果大宋词人也有朋友圈》《特级教师的爆笑诗词课》全网热销中,欢迎购买。加入诗词世界粉丝群,可以添加诗意君微信shicishijie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