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问,为什么明明繁华的S镇,最后反倒不如X镇呢?

这个问题,其实也曾困扰我和我的父亲。多年以后,回过头来发现,命运似乎早已注定。

S镇在革命时代,是交通要塞,三县通衢。类似于小号的湘赣边界。这是当时的实际情况决定的。

所以历史上,S镇就是繁华之地。

改开以后,我国的经济基础薄弱,没有什么前沿技术,实行的都是“袜子换飞机”的路子,用劳动力、用资源换取自己所需。

而S镇背靠山岭,有山有矿,有成片的森林资源,因此,当改开的深度逐步延伸到内陆延伸到乡镇一级后,在2000年前后,S镇依托本地的资源再度繁华起来,就不足为奇了。

所以,S镇的发展和时代密不可分,它的没落也密不可分。

进入2012年以后,环保的政策力度不断加大。2014 年 4 月 24 日,经过四审的新《环保法》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上获得通过。该法案立法理念创新,技术手段加强,监管模式转型,监管手段强硬,鼓励公众参与,法律责任严厉,被称为 “史上最严” 环保政策。

相关政策规定,各地要严格执行限额采伐制度,要求各地按照上级下达的木材生产计划进行采伐,不得超限额采伐。同时,建立健全森林采伐限额执行情况的检查和通报制度,加强对采伐量的监管。

于是,S镇的木业产业基本破产了。一些开矿的企业,也面临严格的环保要求,慢慢进入停摆或整顿状态。

没有了企业,就没有了税收。相关的城市建设也不再扩张。

而且,由于S镇地处山区丘陵地带,人口稀少且分散,企业停摆破产以后,镇上集聚的人口就更少了。

而相对于S镇,X镇地处平原地带,且靠近市区,距离市区仅半小时车程,随着市区建设的如火如荼,一些产业优先外溢到此,加之X镇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产业承接有余,很快便发展了起来。

如今的X镇,经济实力已经不亚于城关镇。

2023年,县里出台了各个镇的发展规划。明确了X镇要发展汽车工业,并且提升至副中心城区的定位,而S镇因为地处山区,明确发展现代农业和旅游,定位也只是普通中心镇。

我们暂不论规划的优劣。单从产业的附加值来说,未来若S镇没有找出一条新路子,与X镇的发展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让我们再置身那个时候。大部分人对于政策并不敏感,从政策的出台,到政策的实施,再到政策的层层落实,再到政策的见效,这其中的时间差可能要三到五年。

在这期间,多数人对于变化是敏感的,但对于变化的原因往往并不在意。

但在中国这个国度里,自古以来,政策性的驱动是非常强的,而读懂了政策,就读懂了未来的趋势。

所以,我们看到,12年以后的S镇,受限于环保政策,之后再没有大的变化,而X镇一路突飞猛进,一骑绝尘。

如果把小镇比作人,颇有点命运无常之叹。而小镇确乎是人的集合体,其中原住民的命运,大抵也会随着小镇的命运变化而变化。

当我们看到,新的政策和规划出台后,这就像是人类社会的“阶层划分”一般,这些小镇的未来前途,我们也就不难预测了。

觉叔 5月7日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