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风光无限的苏-35战机,如今却成了“赔钱货”?

花20亿美元从俄罗斯买来的苏-35,原本被视为中国空军的王牌。

可短短几年过去,它就接连被多国退货、在演习中不敌国产歼10C。

甚至传出在实战中被击落的消息。

事到如今,中国还留着它干嘛用?



十几年前,苏-35的名字几乎成了俄罗斯空军的名片。

这个基于苏-27改进的“4++代”战斗机,曾被认为拥有接近五代机的能力。

长机翼下的导弹挂点、矢量推力发动机带来的极限机动性能以及较远的航程。

不仅满足了俄罗斯自用需求,还引起了不少国家的兴趣。



苏-35经历过叙利亚战场的考验。

当时,俄罗斯空天军派出了这款战机护航自家轰炸机,在复杂战场环境中完成多次任务。

战机表现扎实,成为俄罗斯军工实力的代表。

这段时间里,苏-35的出口订单不断增加,甚至一度供不应求。

中国也是在这种背景下,决定引进这款战机。



2015年,中国与俄罗斯正式签署采购协议。

合同中包含24架苏-35战机,总价约为20亿美元。

这批战机落地后,部署在我国南方的重要空军基地。



承担起替换老旧苏-27SK、加强南海空中防御的任务。

那时,中国自研的新型战机歼-20还处于试飞阶段,歼-10C、歼-16刚刚开始测试调试。

引进苏-35不仅能用来填补战力空白,也能借此深入了解俄制先进战斗机技术。



引进后的苏-35很快进入国内演训体系。

为了摸清它的性能,相关部门安排了多次模拟对抗训练。

歼-10C和苏-35的对比测试就是其中之一。

歼-10C装备了国产有源相控阵雷达,拥有更强的探测能力和空战响应速度。



对抗中,歼-10C利用雷达先行发现苏-35,凭借灵敏的数据链和先进导弹系统,在远距离完成攻击预案。

整个过程中,苏-35还未能发挥其擅长的机动优势,结果在战术理论上处于明显下风。



这样的测试结果让不少人感受到国产战机进步的巨大差距。

国际上关于苏-35的表现,也在发生变化。

2022年春天,俄乌冲突进入胶着阶段。

一架苏-35在乌克兰战场被肩扛式防空导弹击落,相关画面引发热议。



凭借强大机动性能广受好评的苏-35,在面对现代防空系统时依旧显得脆弱。

相关报道显示,坠毁的苏-35机体整体较为完整,这代表战机在遭遇袭击时未能成功释放干扰弹或完成有效规避操作。

这一细节加重了外界对其航电系统和电子对抗能力的质疑。



苏-35曾经的辉煌让不少国家对其青睐有加,印尼、埃及等国家接连与俄罗斯洽谈采购订单。

然而战场表现、国际环境变化以及制裁等因素,让这些订单陆续出现变数。

印尼宣布终止苏-35采购,转而考察美制战机。

埃及等国则因金融因素以及对维护保障的担忧,将已购买的飞机转手。



对俄罗斯来说,这样的局面无疑让苏-35的出口前景黯淡不少。

反观国内,由于采购合同已经履行,苏-35战机仍留在我国部队序列。

继续执行远程巡航、空防值勤等任务。

即便国际市场光环不再,这批战机依然肩负着重要职责。



随着歼-20、歼-16批量服役,国产战机逐渐站稳主力位置。

苏-35虽然不再被视作“尖刀”角色,却依旧凭借自身长航程和大载弹量特点,在南海、东海方向承担战备巡航任务。



相比歼-10C、歼-16等国产型号,苏-35的飞行距离更远,能够覆盖更广范围的防空区域,特别是在需要长时间巡航或远距离拦截时,它的优势依然明显。

苏-35的机械性能依旧不容小觑。



矢量推力发动机赋予它复杂的机动灵活性,高空大角度转弯、“眼镜蛇”机动、急停等动作至今仍然具有极强威慑作用。

这些能力在执勤巡逻与示威驱离时发挥作用,为日常空防带来可靠保障。



伴随着装备年限增长,苏-35的维护、升级需求也逐渐显现。

由于采购合同时涉及核心技术限制,大规模航电系统更换并非易事。

如果能够争取到技术升级许可,换装国产有源相控阵雷达和先进电子对抗设备,将有效提升苏-35的超视距打击能力。



另一方面,国产战机体系已形成完整覆盖。

歼-20在隐身技术、航电能力方面全面领先,歼-10C、歼-16成为主力多用途战机。

随着这些型号的不断优化,苏-35会逐步向以战备巡航、训练配合作战为主的角色靠拢。

在保持现有战力的同时,逐步把宝贵资源交给更先进的国产战机。



苏-35的常态化运用需要稳定的保障体系,维护工作依赖于原产国的技术支持。

近年来国际形势变化对供应链产生一定影响,维护成本和零件获取难度相应提升。

面对这些情况,国内通过合理调配资源、加强维护保障力量,确保这批战机的持续可靠性。

飞机维护不仅涉及零件供应,更需要定期检查发动机状态、航电系统稳定性以及软件更新等。

每架苏-35都有专门的保障团队负责,确保战机处于最佳战备状态。



从叙利亚战场的亮眼表现,到国内模拟对抗中的反差,再到国际市场风向发生变化。

苏-35经历了从“明星”到逐渐显露短板的过程。

引进这批战机,对中国来说不仅是补充了战力,还让国产战机的发展方向更加清晰。



如今,苏-35依旧坚守在战备一线,在远海巡航和重要节点防御中发挥着作用。

未来,随着国产装备全面成熟,苏-35终将完成历史使命,成为中国空军发展历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文/编辑:千寻小百科


环球时报:2018-09-25《隐身失效?网曝俄苏35战机在叙利亚上空锁定美国F22隐身战机照片》
环球网军事:《苏-35即将降临有了歼-20我们还需要苏-35么》
中国青年报:2022-01-03《印尼放弃购买苏-35战机》
观察者网:2025-04-09《阿尔及利亚接收首批苏35战机 或为埃及空军苏35》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