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年轻人对缴纳社保产生了抵触情绪…这个现象已经不容忽视。

根据《2025中国青年社保参与度调查》显示,30岁以下群体中,约20%未参与基本养老保险,灵活就业人群参保率不足15% ,另外超60%的受访90后表示,高昂的生活成本是他们考虑推迟或放弃缴纳社保的主要原因。

而这一现象,甚至可能对社保体系带来重大挑战。



为什么不愿意参保?

1、双轨制缺乏公信力养老体系分为两大系统——企业职工养老,和机关事业单位,这两大系统被常说成体制外、体制内,也就是双轨制。

养老养老金双轨制也一直被诟病存在不公平,甚至有人认为养老待遇存在明显区别。十年前,上面已经有文件要求对双轨制进行改革,旨在建立一套更公平的养老体系,但十年过去了,仍未见有效改变,导致年轻人不愿意参保。

2、信任缺失与制度缺乏透明度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教授张明博士指出:“年轻一代对社保的犹豫不决,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对制度的信任缺失。”

而且他还指出:“一项针对城市年轻职工的调研显示,仅有35%的受访者对社保基金的运作表示充分信任。”

3、担心不划算

在老龄化加剧、出生率下降、延迟退休等因素影响下,不少年轻人对自身未来能否顺利领取社保福利持怀疑态度,这种不确定性促使他们重新评估缴纳社保的价值。

另外,还有人觉得自己的付出和将来的所得可能不成正比,所以参保的积极性不高。

4、消费观念变化

社会快速发展,在年轻人的消费观也发生了变化,相比父辈,他们更注重活在当下,“超前消费”“月光族”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尤其是各大金融平台的流行,比如某呗、分期付款、消费贷、某条等等便利支付,使得大家轻轻松松就能“超前消费”。这种趋势与储蓄作用的社保相背离,这也导致社保在年轻人群体中缺乏吸引力。

5、工作不稳定性经济增速放缓,以及城镇化进程加速等因素影响,就业市场的竞争压力加剧,工作稳定性预期下降。

再加上很多人都承受着高昂的房贷、租金,还有结婚、养育等负担加重…

每月收入本就捉襟见肘,如果还要扣除一部分缴纳社保,生活质量将受到影响,很多人感觉现在都过不好,以后就更不抱太大希望。

如果这股弃保风漫延,情况会如何?

1、养老金池子缺口扩大

社会保险制度依赖于在职人员缴纳的保费来支持当前退休人员的福利支出。年轻人若普遍不缴纳或降低缴纳标准,会导致社保基金的流入减少,直接影响到基金的可持续性和支付能力。

长期下去,养老基金可能面临枯竭的风险,这对于退休的人来说,显然不是好消息。

2、社保体系受到挑战年轻人不缴纳社保会进一步减少基金收入,影响社保体系的可持续性。此外,这种行为还可能加剧代际矛盾,因为当前的社保制度依赖于在职人员缴纳的费用来支付退休人员的福利。

这就像接力赛突然断了棒,年轻人断缴会导致整个保障系统瘫痪。到时候不仅老人领不到钱,年轻人看病、失业也会失去最后的安全网。

3、生活缺乏保障从个人层面来说,年轻人不参保,缺乏社保就意味着他们在面临医疗、失业风险时将缺乏必要的经济保障,万一再遇上个大病,就不得不全额承担高昂的医疗支出,甚至可能因病致贫。另外,退休以后没有养老收入,生活也会陷入窘境。

4、社会不稳定性风险养老保障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之一。如果大量年轻人放弃社保,可能会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比如,退休人员无法领取养老金,加剧老年贫困、医疗负担等,这些都可能引发社会不满情绪、激发矛盾,影响社会稳定和谐。

当年轻人的参保积极性不断下降,说明社保制度正在面临日益突显的挑战,然而,社保制度牵涉到的关系又特别复杂,且资金量巨大,想改革绝非易事。但任由其发展下去,一旦这种观念成为一种潮流,到时再想改革面临的困难就更大。

而解决之道——只有建立一个大家都觉得公平合理长久的社保制度,才能鼓励各方积极参与,共同解决养老金缺口问题,才能让退休者安享晚年,让年轻人没有后顾之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