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过程中,让中国和全世界都更加意识到美国市场无以伦比的消费能力。

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发达国家的最大经济动力来源于国内消费,常年占据GDP的约7成。

美国人的消费能力有多强?美国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54万亿美元,占全球消费总额的比例高达22%;如果按人均算,美国人均消费支出2.6万美元,是中国的12倍。

而美国人之所以能够放开手脚消费,甚至借钱消费,很大一个因素是国内社会保障体系非常完善,政府社保支出极其庞大。

我们来具体比较下中美两国社保国情、制度与支出上的差异,从中寻找中国扩大内需之路。

社保支出规模与结构

我们先来比较中美两国社保支出的规模与结构。

2023,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三项社会保险基金全年支出合计7.11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02万亿美元),基金收入7.97万亿元,累计结余8.24万亿元,结余与支出比率(Reserve to Cost Ratio)为116%。

这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占社保支出的40%,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占30%,医疗保险占20%,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占比相对较小。

尽管有结余,但中国社保仍面临巨大的财政压力: 2024年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达4.2万亿元,首次超过教育支出,老龄化加速导致养老金补贴成为财政的刚性支出。

美国方面,2023年美国社保总支出1.392万亿美元,总收入1.351万亿美元,结余从2.83万亿美元降至2.788万亿美元,结余与支出比率200%。

支出结构方面,
: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占21.7%,医疗保险(Medicare)占13.5%,医疗补助(Medicaid)占11%,三者合计占总支出的46%。

支出庞大的美国社保同样面临财政挑战
:社保信托基金预计2035年耗尽,利息支出增速(33.7%)远超其他项目,债务负担加剧。

缴费负担与覆盖范围

再来比较缴费比例与覆盖人群。中国社保个人与企业合计缴费率约40%;而美国的社会保障税(Social Security Tax)个人与企业各6.2%,合计12.4%,医疗保险税(Medicare Tax)个人与企业各1.45%,合计2.9%。美股个人和企业的社保负担显著低于中国。

覆盖人群方面:中国城镇职工社保覆盖约2.01亿人(占劳动力26%),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5.4亿人,但存在漏缴问题;

美国社会保障覆盖1.63亿劳动力(占96%),Medicare覆盖65岁以上人群及残障人士,Medicaid覆盖低收入群体,实现全民医保。

可持续性与改革方向

中美两国的社保都面临可持续性问题,主要是老龄化的压力。

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14.9%,预计2035年达20%以上,养老金替代率职工50%、普通居民20%,替代率偏低;

美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16.8%,社保基金预计2035年耗尽,也需要通过延迟退休、调整福利政策缓解压力。

在社保收付制度方面,中国以现收现付制为主,依赖财政补贴填补缺口(如2023年职工养老保险实际缺口1万亿元),通过全国统筹调剂平衡区域差异;而美国则采用“部分储备的现收现付制”,社保基金市场化投资运营。

国际比较与启示

如果从社保支出占GDP的比例看,中国显著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提升空间。

2023年数据,中国社保支出占GDP的比例为5.2%,而美国是7.1%、日本10.4%,德国10.1%。

另外,老龄化也将加剧社保支出与财政压力。欧洲国家(法德老龄化率20%+)社保支出普遍占GDP 10%-14.5%,也表明未来加速老龄化的中国,社保支出压力将快速上升。

综合来看,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社保开支占GDP的比例远超中国,且人均社保支出数倍于中国,而个人与企业缴费比例较低,这些都是中国可以借鉴与改革的方向。

完善的社保制度与庞大的社保支出覆盖,是美国等国居民具备较强消费支出能力与意愿的重要因素,也是中国扩大内需值得深入思考研究的关键命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