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以下简称“毕业展”)在中央美院美术馆开展,该展成为五一长假期间来京游客热门打卡的展览之一。据悉,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假期期间共接待53012名游客参观。

今年毕业展以“逐光而行”为主题,第一阶段为研究生毕业作品展,以500余名毕业生的3000余件作品为核心,美术馆展区则集中呈现中国画学院、油画系、版画系、壁画系、雕塑系、造型学科基础部、书法学院、设计学院、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研究生院教学部、修复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和美育研究院的研究生毕业作品。


央美毕业展年年火爆

毕业展已经连续多年成为五月北京展览市场的热门。今年五一假期央美美术馆门前依旧排起长龙,不少观众还带着行李箱,观众雷涛告诉记者:“我带着孩子特意从天津赶来,下了高铁第一站就来到央美,每年都是在网上看毕业展,今年要现场感受一下毕业生艺术气息。”

“五一假期我们接待了近五万来看展的观众,为了让观众顺利入馆,美术馆以限量接待的方式,只为让每一位观众有最好的体验,同时在毕业季期间美术馆不闭馆。”门口安保人员告诉记者。

美术馆一楼主要是城市设计学院、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等展区。展示着许多交互体验作品。观众陆续进场后,第一件互动体验作品为《出口》,这件作品前很快排起了长队。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开展到现在,这件展品前最多排了近千名观众。”由于该件作品以七个70秒的小视频作为主要内容,视频主角就是该名毕业生的剧情短片,视频播放结束后会掉出“金币”,与观众互动。现场工作人员直言:“五一假期期间,观众看这件作品有时候需要等两个多小时。”


“网红”作品排长队

在美术馆二层展厅,呈现了油画系6个工作室的41位研究生的作品,展览现场,古典写实技法的精微、材料语言的解构与重组、不同媒介的碎片交织成趣,承载着当代艺术精神的内核。从工厂车间、都市缩影再到人文风景,从私人记忆到社会沉思,每幅作品都是时代切片的多棱镜。在装饰上,不少同学选择在意境上进行衬托,华俊菘的作品《环抱》使用亚克力进行创作,也有同学在作品旁边挂上亚克力风铃,在馆内灯光的折射下,作品有了更多灵动色彩。

在美术馆三层展厅,雕塑系的作品成为网络传播率最高的区域,杨澜宇的《静地之上》用综合材料呈现出一幅农场景象,不少观众看后直言:“这件作品十分安逸。”杨淞然用植鞣革牛皮创作的《痕迹》呈现了一位女性的一生,在社交媒体上极具讨论度。余铭涛创作的《草台班子》,使用了一些艺术之外的材料,例如“垃圾桶、安全指示牌、井盖、雪糕桶、存钱罐、人字拖、苍蝇拍、人偶、听诊器、游戏币、垃圾袋等”,凑出了他的毕业作品,有内涵合理性。

今年毕业展上,在社交媒体最为“出圈”的作品为颜汶浩的《空像》,他使用“肥皂水”呈现一件艺术品。颜汶浩用微缩景观模拟展示了电梯间和看展的两个场景,将无头的《命运三女神》融入其中,用肥皂水为他们还原一个并不能保留多久的“泡泡脑袋”,设计者的巧思与作品呈现出的反转,吸引大量观众围观,同时现场观众的围观也是作品的第三部分。


“很高兴,没被AI焦虑所困扰”

本次展览中还有不少作品选择与人工智能相结合。AI有的被用作呈现作品的手段,有的则作为作品表达的对象。同时,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直属党支部书记孙璐在展览介绍中写道:“很高兴,呈现一台没被‘AI焦虑’所困扰的雕塑展,在此,雕塑依然是被‘做’出来的。身体、现场、情感、甚至是缺憾,是雕塑不可替代的专业硬核。”

据悉,本次研究生展公众开放时间为4月30日至5月14日。本科生展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中国画学院、书法学院、版画系、雕塑系等)时间为5月20日到6月3日;第二阶段(油画系、壁画系、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修复学院等)时间为6月8日到6月22日。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