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省凤阳县以“人才+文旅”深度融合为突破口,创新推出系列举措,通过多元引才、系统育才、服务留才等方式,持续擦亮“大明中都”等文化名片,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人才动能。
拓宽渠道精准引才,打造文旅发展“强磁场”。围绕产业发展需求,编制《文旅产业紧缺人才目录》,持续开展急需紧缺人才引进,招引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8人。深化校地合作引才,加强与故宫博物院、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文学院等高校院所人才资源对接,组建考古、文化研究、文旅智库、明史顾问等团队4个。发挥本地籍在外人才优势,邀请知名艺人张远、丁于、花姐等担任“凤阳文旅大使”协助拍摄“我为家乡代言”系列短视频,依托“三微一抖一网”矩阵平台发布推送,网络浏览量30万人次、点赞2万次。
凤阳花鼓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肖庆红为吉林大学文学院师生作《凤阳花鼓的传承与发展》专题讲座。
厚植沃土系统育才,锻造文旅振兴“主力军”。聚焦基层文旅人才队伍培育,组织文保员、农家书屋管理员、旅行社从业人员等开展各类文旅技能实操培训7场,累计培育文旅行业人才300多人次。举办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文化馆公益培训班12期,开展非遗“五进”活动15次,支持名家开展“师徒制”传承,累计带徒100余人,确保文化传统不断。积极组织文旅工作人员申报群众文化、文物文博、图书管理、艺术等系列职称评定,2024年申报中级职称4人、高级职称2人。
优化环境服务留才,营造文旅人才“暖生态”。打造“亭城英才卡+文旅礼遇”服务矩阵,提供安居保障、医疗教育绿色通道等14项便捷服务,依托数字人才平台实现政策申报、项目匹配等“一站式”办理,先后为36名人才兑现景区门票减免、酒店住宿折扣等服务114项次。大力推荐支持优秀讲解员、酒店服务人员等参加各类专业技能比赛,其中1人入选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1人获评全国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推出景区优惠畅游卡,吸引3000多名来凤就业青年、暑期实践大学生在凤旅游消费。(方政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