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个热搜:什么时候生孩子最合适?
其中有个点赞最高的回答,让我印象深刻:有钱的时候,最合适生孩子。
猛一看是一句调侃,可仔细思考后,发现这是一句扎心的真相:想要生孩子,一定不能穷。
没钱别生孩子
就像有个朋友曾问我:你怎么看待这句话,没钱别生孩子?
借用鲁迅先生在《随感录二十五》写的一段话:
“中国的孩子,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他才不才。生他的人,不负教他的责任。虽然‘人口众多’这一句话,很可以闭了眼睛自负,然而这许多人口,便只在尘土中辗转。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这就是我佩服鲁迅的原因,直到现在他的思想都不过时,他的文字观点真的很犀利,而且很超前。
我想,大部分说这种话的人,可能是那个曾经“没什么钱”家的孩子。
真的很怕自己的孩子,过上自己以前的生活。
我老公有个朋友,生二胎的时候,老婆在产房里顺产,他发信息问我老公借5000块钱生孩子。
那一刻我真想不通生孩子的意义是什么?对了,快一年了5000块还没还。
网友@十七说起自己小时候的生活:
我妈老说我小时候特别乖、很懂事,从来不要玩具要零食。其实我要过一次,被拒绝了。被骂着拒绝了,顺带挨了顿打。
无非是“没有钱,穷,不懂事!”后来我就什么都不敢要了。
其实我一点也不想懂事,我好想像朋友们那么任性,能大声喊,“我就要买这个!”
而且我妈还会篡改记忆,绝不承认这段往事。还会说“那我饿着你了吗?冻着你了吗?”
可能说没钱不要生孩子的人,不希望将来自己的小孩也被迫这么“懂事”吧。
太苦了……
如果不是生了你,我不会过成现在这样
说句实话,养孩子穷有穷的养法,富有富的养法。
我对于钱的标准,没有多高,只要父母不会因为要养孩子压力大到辱骂孩子:
老子欠你的?
我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你还不知足。
如果不是生了你,我不会过成现在这样。
要是我没有你,我就……
仿佛父母所有的苦难,都是因为孩子。
刚才还看到一个家长抱怨说:自己小孩想喝4块钱一杯的柠檬水,很物质。
生之前:凭什么穷人不能生孩子;生之后:就是因为你我才这么累。
就像一位网友说:我今年刚大学毕业,我妈说你知不知道我们把你养大花了七十多万了。顿时觉得负罪感很重,一出生就欠了几十万的账了,超级超级想死。
养,跟用心养是不一样的,我可以接受父母没钱,但不能接受父母跟我卖惨抱怨我,真的是让我负罪一辈子。
我小时候家里也穷,我想买东西,我爸妈的理由却永远不是:有没有钱。
而是,是不是一定要买?想买的话我们回家开会讨论一下,如果必要的话就买,结果就是回家我就忘了。
而有时候我妈妈会选择性的,在我忘记以后给我买一件,那之后这就是惊喜。
如果父母的关注点在钱、在穷,导致了孩子长大之后的关注点也在物质上。
而我父母更多的,是让我关注在东西的实用性上,而我从小也并不会攀比,我一双鞋一件衣服能穿好久。
在我这里,外在的是重要,但没有那么重要。直到我现在都是实用为主,如果必须要买,就尽量在能力范围内买好的。
所以,看到了吗?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穷上,而是在父母的观念上,以及如何教育子女。
如果教育孩子,张口闭口就是穷,再有钱的家庭环境,养出来的也是一个只关注物质的孩子。
生了要养,生孩子是一件简单的事,不用教。
但养孩子是件复杂的,需要不断的学习,而且是不能后悔,不能重来的事。
生孩子最好的条件,是你生孩子不会降低自己的幸福指数,不会让孩子成为你发泄压力的出口,可以给孩子父爱母爱,也不会为了所谓的养儿防老。
很多人都说,结婚需要睁大眼睛,可我觉得生孩子更应该再三慎重。
不单单是为了孩子负责,更是为了自己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