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专机上的采访再度成为全球焦点,面对《华尔街日报》记者提问,这位79岁的总统以咆哮姿态斥责着记者,并重申其对华关税政策的,将尼克松时代中美建交斥为"最糟糕决定"。
在这之后,特朗普政府在48小时内,对中国从经济、政治以及文化上的打压,都在表明着特朗普对华战场的又一次偏移,而特朗普的策略也在将战略竞争推向新维度。
经济领域"关税绞杀"升级
2025年5月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的一场采访中,再次以激烈言辞攻击《华尔街日报》,称其为“烂报纸”并指责该媒体是“中国代理人”,这场冲突不仅是个人情绪的宣泄,更是展现出了特朗普政府在内外压力下的脆弱性。
当《华尔街日报》记者询问美俄领导人会谈进展时,特朗普的回应偏离了外交议题,转而攻击媒体本身,这一反应源于该媒体近期对特朗普关税政策的持续批评。
自第二任期以来,特朗普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商品加征高达34%的关税,导致美国第一季度GDP增长率骤降至0.4%,零售商因进口成本飙升陷入经营困境。
而《华尔街日报》作为华尔街利益的代言人,多次指出关税政策正摧毁美国经济根基,引发特朗普的强烈不满。
因此对《华尔街日报》的怒斥,是特朗普转移政策失败的典型操作,当高盛、摩根大通因关税损失千亿,华尔街收益率突破5%威胁养老基金时,客观报道成为其眼中钉。
将经济问题归咎于"中国渗透"与"媒体叛国",暴露出执政团队在数据恶化下的恐慌,2025年一季度美国失业率攀升至4.2%,通胀率达6.5%,而特朗普却用民粹主义修辞替代实质解决方案。
现在特朗普宣布对所有进口电影征收100%关税,直指中国影视产业,此举超越传统贸易战范畴,暴露美国将文化输出纳入国家安全战略的野心。
美国此举意在通过关税壁垒阻断中国影视崛起路径,维系其全球文化霸权,然而历史数据表明,2020年中美电影关税拉锯战中,美国影院因缺少中国大片票房暴跌37%,此次单边行动或再度反噬本土娱乐产业。
将尼克松建交污名化的历史倒错
同时此次采访中,特朗普将中美关系正常化称为"错误",指责中国“持续占美国便宜”,这样的言论也暴露了其经济民族主义的极端本质。
尼克松时代打破冷战坚冰,为美国打开全球最大市场,推动80年代经济繁荣,尼克松访华标志着冷战格局的结构性突破。
当美国深陷越战泥潭、苏联在全球扩张之际,北京与华盛顿的握手不仅撬动了东亚安全秩序的重构,更开启了全球产业链的重组进程。
毛泽东主席与尼克松总统的《上海公报》以战略克制置换意识形态对抗,为福特、卡特政府最终推动《中美建交公报》奠定了认知基础。
这一进程催生了跨国资本在太平洋两岸的流动,使中国从封闭经济体蜕变为世界工厂,恰如基辛格所言:"我们创造了彼此需要的历史”。
反观当下,特朗普以关税为武器切割中美经贸,却导致美国消费者年均多负担数千美元,农业州因中国反制关税损失超300亿美元,这种将历史合作成果妖魔化的言论,恰证明其政策逻辑的破产。
因此特朗普这一言论不仅颠覆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史共识,更暴露特朗普试图通过意识形态攻击转移国内矛盾,当前美国通胀高企、制造业空心化问题加剧,其支持率跌至39%。
而特朗普将尼克松决策污名化的本质,是为其贸易战失败寻找替罪羊,当关税壁垒未能迫使中国屈服,半导体围堵战略反噬美国科技巨头时,这位总统的选择是将外交史上的里程碑贬为"战略失误"。
然而数据揭示真相,美企在华投资年均利润率超10%,资本流动早已证明所谓“不公平贸易”的荒谬性。
金融领域"精准斩首"行动
这场在2025年五月突然升级的较量,它的本质或许早就超越了简单的贸易摩擦,它折射出的真相,其实是整个国际秩序正在经历一场深层次的大洗牌。
而特朗普连番施压背后,是2026大选前的民粹主义表演,通过“关税牌”“台海牌”交替操弄,试图凝聚保守派选票,却忽视关税战已致美国CPI飙升3.5%、沃尔玛等巨头年损超20亿美元的现实。
同时共和党议员推动将阿里巴巴等25家中企强制退市,理由仍是“国家安全”的泛化标签,但这表面以"国家安全"为由,实则暴露华尔街资本布局。
当前中企在美股市值超1万亿美元,若股价受挫,美国机构可趁机低价抄底,复刻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资本收割剧本。
更深层意图在于切断中国企业全球融资渠道,迟滞其技术创新步伐,但此举恐引发中国资本市场反制,中欧跨境上市通道加速打通,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或因此获得意外推动力。
共和党议员援引《外国公司问责法》作为执法依据,指控中企“涉嫌与中国军方关联”,构成“国家安全威胁”,然而该法案自2021年实施以来,已引发广泛争议。
其核心条款要求外国公司披露审计底稿,但中国监管机构基于数据主权考虑拒绝配合,导致逾百家在美上市中企面临退市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被点名的25家企业中,多数已在香港实现双重上市,例如阿里巴巴已于2025年6月完成私有化退市,转战港股市场。
而市场分析师也因此发出警告,若强行摘牌将引发全球资本恐慌,美国金融机构亦难逃股价暴跌冲击,所谓“制裁”或成“金融自杀式袭击”。
结语
特朗普的经济叙事始终建立在三个谬误之上,夸大关税成效、否定全球化红利、将中国塑造为单一威胁。
但现实却是,东盟取代美国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欧盟对美汽车关税反制致通用汽车欧洲工厂裁员,连马斯克都因政策损失撤出白宫顾问团,而这种脱离经济规律的操作,正将美国推向民粹主义与衰落的螺旋。
空军一号上的咆哮,终将沦为历史的笑谈,当总统用情绪替代政策,用谎言掩盖数据,一个超级大国的经济治理早已在自我撕裂中走向黄昏。
不知道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