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晚,《聆听北京》交响组曲音乐会在中央歌剧院剧场迎来首演。指挥家李心草、金刚执棒北京交响乐团,携手钢琴家孙颖迪、二胡演奏家宋飞、小号演奏家陈光,以音乐为笔,为观众勾勒出一幅千年古都与现代都市交响共鸣的壮丽画卷。


本场演出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音协承办。《聆听北京》由音乐学者、音乐评论家黄宗权担任策划和总撰稿,为整部作品搭建起坚实的结构框架。随后,北京音乐家协会广邀国内活跃在音乐创作一线的中坚力量,邀请到8位才华横溢的作曲家分别挑选各自感兴趣的领域,潜心创作,用独特的音乐语言描绘他们心中的北京。


音乐会以钢琴协奏曲《领航》开篇。作曲家亢竹青以歌曲《领航》为蓝本,通过倒叙庆典场景,中段全新创作展现百年奋斗历程,副歌部分扩展旋律,突破原曲结构,实现了借景抒情、叙事与人文精神的完美融合。钢琴家孙颖迪与北京交响乐团合作,将这部作品呈现得磅礴大气。作曲家罗麦朔的《古都韵迹》以北京城墙为灵感,将北京城跨越时空的光阴故事娓娓道来。李劭晟作曲的《月下京城》将二胡与乐队共绘民俗画卷,演奏家宋飞担任二胡演奏,作品在结构上借鉴器乐和声乐结构,以胡琴为笔,细腻地勾勒出月色下的京味长卷。作曲家廖勇的《光辉岁月》用行进式的音乐形象,生动展现了北京作为首都的辉煌发展历程。


下半场由作曲家胡廷江创作的《京韵中轴》开启,深入挖掘中轴线背后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而美国作曲家查德·卡农带来的《魅力之光》则成为本次创作中的一大亮点,他以独特的国际视角,描绘了北京四季之美,通过音乐展现北京在快速现代化进程中的多元与活力。作曲家郝维亚创作的小号协奏曲《京彩·时空》,以陈光激昂的小号声为号角,引领听众穿越时空,领略北京在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领域的无限魅力。最后,由黄宗权、徐之彤作词,徐之彤作曲的交响大合唱《梦想与未来》通过回旋结构的八个段落,融入丰富文化符号,让不同听众都能从不同段落中产生共鸣。


交响组曲《聆听北京》立体展现北京的文化魅力与时代风采,这部作品力求打造出极具辨识度的音乐符号,让北京之声传遍大江南北,走向世界舞台,产生广泛而深远的社会与文化影响力,完成对这座千年古都的一次精彩艺术塑造。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田婉婷

编辑/刘忠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