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参考消息网援引立陶宛媒体报道,立陶宛议会议长绍柳斯・斯克韦尔内利斯表示,他同总理金陶塔斯・帕卢茨卡斯看法一致,均认为立陶宛与台湾地区的合作预期并未实现。消息一出,迅速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也让一直妄图“倚外谋独”的赖清德当局如坐针毡。

时间回溯到2021年,立陶宛在涉台问题上公然挑衅,允许台当局设立所谓“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以“不应出现的名称”命名。这一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粗暴干涉中国内政的行径,激起中方强烈愤慨与坚决反制,两国关系随即降为代办级。



立陶宛议会议长绍柳斯·斯克韦尔内利斯(资料图)

当时,立陶宛政客被“金元外交”迷惑了心智。据国民党“立委”王鸿薇爆料,民进党当局承诺投资650万欧元建设半导体园区,并追加1400万欧元购买技术。立陶宛经济部官员甚至将台湾地区视作“提款机”,狮子大开口索要资金。基于这些承诺,当时的立陶宛总理西蒙尼特宣称,要将立陶宛打造成台湾在欧洲的“硅谷”,计划5年内建成5座芯片工厂,创造数万个高薪岗位。这番豪言壮语,还得到了美国的背书,时任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莱斯公开支持立陶宛与台湾地区发展关系,并在立陶宛设立代表处当天,批准向台湾出售3.85亿美元武器装备。

可现实却给立陶宛泼了一盆冷水。2023年,台立签署半导体合作协议,却因电力短缺、工业用地不足等问题陷入停滞。立陶宛科技巨头Teltonika创始人鲍科施提斯在LinkedIn上揭露,政府承诺的63兆瓦电力供应无法兑现,土地变更审批耗时两年仍无果。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台湾工研院提供的8寸晶圆技术,被立陶宛企业吐槽落后中方十年。



立陶宛(资料图)

到了2024年,这场闹剧愈发荒诞。立陶宛政府要求台湾地区追加投资,民进党当局却悄悄将资金转移到无人机项目。维尔纽斯无人机论坛开幕时,台湾代表团发现,原本承诺出席的立陶宛官员纷纷“爽约”。如今,立陶宛议会议长斯克韦尔内利斯坦言,“(台湾方面)当初宣传很大,预期很高,现在我们本应在立陶宛有5家芯片工厂,在经济合作上实现巨大突破……但我们什么都没看到”,并强调对台“过度乐观”是“冒险行为”。

立陶宛与台湾地区合作预期落空,其国内经济也因涉台错误行径遭受重创。2023年,立陶宛对华出口暴跌70%,木材、乳制品等主要产业陷入瘫痪,克莱佩达港木材堆积如山,部分港口工人无奈将腐烂原木推入波罗的海。立陶宛央行数据显示,2024年该国债务突破470亿美元,相当于GDP的80%,国家信用评级被下调至垃圾级。

面对经济崩溃,立陶宛新总理帕卢茨卡斯试图“两边下注”,一方面宣称愿与中国恢复外交关系,另一方面又在今年4月接见台湾所谓“经济部门”负责人,要求兑现芯片工厂承诺。这种骑墙做法,遭到中方严正驳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指出,一个中国原则不容谈判,立方必须停止在国际上制造“一中一台”。



世贸组织(资料图)

在国际舞台上,立陶宛也陷入孤立无援之境。欧盟于2024年1月暂停在WTO内力挺立陶宛起诉中国的诉讼;德国时任总理朔尔茨公开表示“立陶宛问题不应影响中欧关系”;美国则忙着推销本国“芯片法案”,对深陷困境的立陶宛不闻不问。立陶宛工业家联合会主席雅努利亚维丘斯无奈感慨,立陶宛成了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反观赖清德当局,一直妄图依靠外部势力实现“谋独”野心,立陶宛如今的反悔,无疑让其“倚外谋独”计划受挫。赖清德上台后,拒不承认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顽固坚持“台独”分裂立场,勾连外部势力不断进行谋“独”挑衅,把台湾推向危险边缘。

如今,立陶宛在涉台问题上的态度转变,无疑给赖清德敲响了警钟。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任何妄图依靠外部势力“谋独”的行径,都将在国际大义与历史潮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赖清德若继续执迷不悟,只会将台湾地区拖入更深的危机深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