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萧十一郎。一个专注思想成长、喜欢读书码字的90后工程师、高校法学老师、执业律师。欢迎关注~

上文我们从技术性角度分析了一下副处与农民的人数情况,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两者的退休情况。

其实严格来说,两者的“退休”不能相提并论。因为退休一词,作用对象是职工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而非农民。现行宪法第四十四条明确规定: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企业事业组织的职工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退休制度。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

注意,这里的用语是职工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而非公民。

记得有一个刘强东谈失业率的短视频,他说农民工的失业问题,从来没有纳入统计数据,因为国家给了农民一亩三分地,那农民不存在就业与失业问题,因为种地就是一辈子的工作。

土地拯救了农民,农民也离不开土地,两者互相成就,也互相捆绑。

按此逻辑,我们农民老表,永不失业,永不退休,自然也就没有退休金。

如果生活在农村的人,对此很容易共情,比如在我父母的观念里,压根就没有退休的念头,和他们的祖祖辈辈一样,生于这片土地,必须累倒在这片土地方休!

虽说农民可以不退休,但任何社会和个人都会面临养老问题。而所谓退休制度,其实就是养老制度的同义词。农民可以劳动止死不退休,可以没有退休金,但也面临养老的问题。这是事实,不是观点。

庆幸的是这一点,农民反而走在时代前列,自古就有“养儿防老”的祖训与传统。当然,现代也有“养老防儿”的现象,但终归是少数,毕竟我泱泱华夏,乃忠孝礼仪之邦。

在延迟退休方案公布之前,职工与干部的退休年龄基本是统一的,男职工满60岁,女工人满50岁(女干部55岁)。从2025年1月1日起,国家计划用15年时间,逐步将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60周岁延迟到63周岁,将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50周岁、55周岁,分别延迟到55周岁、58周岁。

这是工人与干部的退休年龄,也就是他们享受养老待遇的起点,这个起点建立的时间很早,于1951年时任总理周恩来亲自签发《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繁体版的政务令正式实施。

当然,也有人退而不休,或者终身不退休,至于原因嘛,懂的都懂。

农民虽没有退休年龄之规定,但总归也有享受养老待遇的权利。养老的自然权利,自古以来就有养儿防老之说,但法定权利,四九年之后,长期处于纸面状态。

根据人社部权威专家的说法,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探索始于20世纪90年代,2009年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2011年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2014将两项制度整合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基础养老金加个人账户的模式。

这才开始了农村居民养老待遇真正的落地化。

按照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安排,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个人(不分男女),年满60周岁、累计缴费满15年,且未领取国家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障待遇的,可以按月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

换而言之,农村老人,不分男女,统一六十岁才能领取养老待遇,且需满足缴费满十五年(延迟退休不影响,城乡居民不办理退休)。当然,政策也留了一个口子,在该制度实施前已经年满六十周岁,且未领取养老待遇的,不用缴费,直接领钱。

职工干部与农民的退休和养老情况与年龄划分,大致如此。

厘清了职工干部与农民的退休和养老情况后,接下来,我们再来技术性分析一下副处级的退休待遇与农民的养老待遇,前文推送后,有不少网友留言或私信他们当地副处级的退休待遇,对比之下,差距不小。

果然,具体问题,还是要具体分析。

写在最后的话

如果自由与正义还值得热爱,如果民主与平等还值得追求,如果社会的文明与公民的尊严还值得赞颂,那么法治精神就应该得到最广泛的传播。

90后工程师、高校老师、执业律师的思想自留地

自由思考,理性服从

感谢关注,共同成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