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的东盟与中日韩财长会议,13个亚洲国家凑一块儿,甩出一份联合声明,痛批贸易保护主义,话里话外直指特朗普的关税大棒,这帮国家平时各有各的算盘,这次却罕见地站到了一条线上,摆明了不吃这一套。

清迈倡议还顺势升级,连疫情和自然灾害都纳入保障,这次会议不光是谈钱,更是亚洲国家的一次集体发声,特朗普的关税算盘会不会就此落空?



文案|编辑:清

第28届东盟与中日韩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意大利米兰落下帷幕,13个亚洲国家罕见地站到了一起,发布了一份掷地有声的联合声明,这份声明直截了当地点出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危害,警告它将拖累全球贸易、投资和资本流动,给世界经济带来难以愈合的裂痕。虽然没有明说,但谁都知道,矛头对准的是特朗普政府近来频频挥舞的关税大棒。

与此同时,会议还通过了一项重磅决定:将“清迈倡议”多边化融资模式的适用范围扩大,不再局限于金融危机,而是覆盖传染病大流行和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这一步棋,不仅让亚洲国家的危机应对能力更上一层楼,也为区域经济的稳定铺下了更坚实的基石。贸易保护主义像一堵无形的墙,阻碍了商品、资本和服务的自由流动,尤其是对亚洲经济体来说,出口是它们的命脉,任何贸易壁垒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声明中提到的经济分裂风险,实际上已经在一些国家显现。越南、柬埔寨、老挝这些东南亚国家,近年来靠着出口导向型经济快速崛起,但如今却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特朗普政府对这些国家的产品征收高达46%到49%的关税,沉重的税负让它们的出口企业叫苦不迭,工厂订单减少,供应链受阻,甚至连就业市场都开始动荡,这样的冲击,逼得亚洲国家不得不放下分歧,寻求共同的应对之道。

清迈倡议的升级,则是亚洲国家主动出击的体现。这个诞生于2000年亚洲金融危机后的融资机制,原本是为了在金融动荡时提供流动性支持。如今,它被赋予了更广的使命。无论是新冠疫情这样的公共卫生危机,还是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亚洲国家都可以通过这一机制快速调动资金,减轻经济损失。

相比传统的国际援助,清迈倡议更像是区域内的“自救联盟”,让亚洲国家在面对危机时少一些对外依赖,多一些自主权。这次扩围的决定,折射出亚洲国家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清醒认识,也表明它们在全球经济治理中越来越有底气。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是这次会议绕不开的话题,自从他重启贸易保护主义路线,全球经济就像被扔进了一场风暴。亚洲经济体首当其冲,成为关税的“靶子”,以越南为例,它的对美出口商品从服装到电子产品,原本在美国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但高关税让这些商品的价格优势荡然无存。

柬埔寨和老挝的情况更糟,这两个国家的经济规模较小,出口市场单一,关税的冲击几乎是毁灭性的。数据显示,越南对美出口增长率骤降,部分行业甚至出现负增长,柬埔寨的制鞋和纺织行业,也因为关税壁垒损失了数亿美元的订单,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企业的生存危机和工人的生计难题。

更让人意外的是,连日本这样的美国传统盟友也没能逃过关税的“魔爪”,日本汽车产业是其经济支柱,对美出口占了很大比重,特朗普政府不单只拒绝豁免日本汽车的关税,还要求日本进一步开放市场,扩大对美国汽车的进口,这种“只进不出”的逻辑,让日本政府始料未及。



此前,日本曾试图通过双边谈判争取优待,但结果却是一无所获,特朗普的政策清晰地表明,他并不在意盟友的感受,只想最大化美国的短期利益,这种单边主义的做法,不仅让日本在经济上吃亏,也动摇了美日之间的信任基础。

面对这样的局面,亚洲国家选择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团结,13个国家在米兰会议上达成的共识,绝非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过去,亚洲国家在经济和地缘政治上常有分歧,中日韩三国之间更是竞争多于合作。

但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像一块巨石砸进了平静的湖面,逼得这些国家重新审视自己的处境,它们意识到,单打独斗无法对抗美国的贸易压力,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在全球经济舞台上发出更响亮的声音,这种团结,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协作,更是一种战略上的觉醒。



亚洲国家的联合发声,还有更深层的地缘经济考量,全球贸易格局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让许多国家开始重新布局供应链,东南亚国家原本是替代中国制造业的热门选择,但高关税让它们的吸引力大打折扣。

与此同时,中国作为亚洲最大的经济体,正在通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机制,深化与周边国家的合作,RCEP覆盖了东盟十国以及中日韩澳新,占全球GDP的三分之一,其影响力不容小觑。米兰会议的联合声明,可以看作是RCEP框架下的一次集体行动,亚洲国家正在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构建更紧密的贸易网络。

这种趋势,对美国来说无疑是个坏消息,特朗普的政策不仅没有达到“让美国再次伟大”的目标,反而让盟友渐行渐远,美国外交关系协会曾警告,关税壁垒可能让亚洲经济体疏远美国,转而向中国靠拢。



如今,这一预测正在变成现实,日本、韩国等国虽然在政治上仍是美国的盟友,但在经济上却不得不寻找新的合作伙伴。东南亚国家也在积极拓展与中国、印度等市场的联系,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这种“离心”趋势,让美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地位岌岌可危。

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还体现在新合作模式的涌现,过去,全球供应链高度依赖美国市场,但关税政策让这一模式难以为继。亚洲国家开始探索区域内的替代市场,比如通过RCEP降低内部关税,扩大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

印度作为一个新兴市场,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2024年,越南和印尼的对印出口增长了15%,显示出亚洲国家在贸易多元化上的努力。这些变化虽然短期内无法完全抵消关税的冲击,但从长远看,它们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的版图。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正在将美国推向一个尴尬的境地,他的每一次加税,都像是在全球经济这盘棋上走了一步险棋。亚洲国家的联合声明,就像一记响亮的回击,提醒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没有赢家,13个国家的集体行动,不仅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也是为了捍卫全球贸易的公平与开放。

未来,亚洲国家可能会在更多领域携手合作,从金融到科技,从贸易到投资,构建一个更加自主的区域经济体系,而美国,如果继续执迷于单边主义,恐怕只能在全球经济舞台上越走越远。

参考资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