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凌晨,老天又开始为难新四军,淅淅沥沥下起雨来。
叶挺在高坦西头的徐家祠堂设立指挥所,指挥新老三团和教导总队同顽军苦战。
军部冒雨赶到高坦。
项英、袁国平、周子昆得知指挥所就在前边,在离徐家祠堂不远处的路边停下,一任冬雨淋漓。
淋雨是自愿选择,因为太过疲劳,坐下就会睡着。
作战参谋叶超完成协调组织后续部队的任务后,乘马赶到高坦向周子昆复命,看到项、袁、周三位首长站在雨中,心事重重,神情麻木。
叶超向周子昆汇报完后,问三位首长有无指示。
项、袁、周均默不作声。
叶超了解到叶挺的指挥所就在前边,向周子昆提议:军首长是不是在一起研究下?
周子昆说:你去请军长来。
叶超听出周子昆的话意,来到指挥所向叶挺汇报,告诉军长:项、袁、周首长在路边,军首长是不是在一起研究下?
叶挺对百户坑会议余怒未消:有什么好研究的,只有坚决打出去。
叶超左右为难,不敢说出来意,蹲下来烤了会火,然后出去了解情况。
叶超返回原地,没见到项、袁、周首长,前后左右到处找也没找到,问其他同志也都说没见到。
叶超怀疑项、袁、周已离开部队单独行动,但他不敢说出来,遂返回指挥所向叶挺汇报。
叶挺哼了一声,没有说话。
叶超走后,项英、袁国平、周子昆在路边等了一会,不见叶挺前来。
此时,茂林方向的枪声越来越密集。
项英以为局面已彻底恶化,提出分散游击的主张,向袁国平、周子昆征求意见,袁国平没出声,算是默认,周子昆也没反对。
项英又派人去找李一氓,没在行军位置上找到人。
据周子昆贴身警卫员黄诚回忆,当时他正在打瞌睡,周子昆推了他一下,他就跟着三位首长朝里潭仓方向走回去。
袁国平吩咐贴身警卫员陈亚金:形势很严重,你去搞两袋米,我们先走,在前边等你。
同行之人还有项英的贴身警卫员夏冬青和郑德胜,由猎户赵允宝(原石井坑支部书记)做向导。
李一氓回到行军位置,听说项英找他,就快步向前,追上项英一行。
项英一只手拉着袁国平,走在后边,见到李一氓,就伸手拉着李一氓,继续向里潭仓方向走。
李一氓原以为是军部通知开会,四处张望也没看到军长。
走了数十步,袁国平说他的警卫员还没赶到,周子昆自言自语说他没带钱。
李一氓恍然大悟:老项又要来他油山三年那一套!
此事已有前兆。
里潭仓会议后,项英要李一氓把军法处二科科长扬帆找来,通知扬帆:总部有命令,必要时分散突围,以保存干部。
李一氓给扬帆1600元钱,要扬帆做好准备,到时组成小分队,大家一起走。
项英以爱才出名,扬帆是他非常欣赏的干部。



陈毅、李一氓
李一氓问:“叫过老叶没有?”
项英答:“叫了,他不来。”
李一氓自觉不妥,表示不同他们一块走。
项英问:“你怎么办呢?”
李一氓答:“我另想办法,打游击也要带几支枪。脱离队伍,也要想办法救出几个干部。我还想把军法处、秘书处及电台胡立教带出来。”
项英赞同李一氓的意见,和老李握手道别。
袁国平表示想和李一氓一起走,听到李一氓说具体安排要等天明看清情况再定,就打消念头,继续跟着项英走。
项英一行走回里潭仓,陈亚金背了两袋米追了上来。
在赵允宝带领下,项英一行沿着村后竹林旁的小路上了山。
郑德胜问夏冬青:“手枪排怎么没来?”
夏冬青说不知道。
郑德胜又问周子昆:“手枪排呢?”
周子昆说:“不管他们了。”
郑德胜不便再问,跟着埋头上山。



叶挺
天亮之后,叶挺想起叶超的话,派李志高去把项、袁、周三位首长找来,商量如何攻下茂林。
四处找遍,不见项、袁、周踪影,李志高惊出一身冷汗,忙向军长报告。
叶挺也急出一身汗,没有政委签字无法调动部队,再说,项、袁、周若被敌人绑架或暗害,该如何向总部交代?
正在叶挺、李志高忙着盘问、训斥手枪排长李德和之时,新二支队政委黄火星紧急来报:“我从支队部出来时,模模糊糊地看见十几个人从里潭仓竹林旁的小路上山,有项英、袁国平、周子昆首长,还有个地方干部给他们当向导。”
黄火星刚刚说完,饶漱石进来报告:他和军直属二队站在路旁,见到项英等人从身边经过,项英只说了声前面打得好厉害,一会就不见了。当时以为项英他们是去里潭仓处理紧急事务。
没多久,项英、袁国平的警卫员先后哭着跑来,打听首长在什么地方。
按照纪律,如果首长有事,他们可能是会被杀头的!
“他们走了!”叶挺总算明白过来,他没有说出“溜了”二字。
饶漱石也反应过来,因为讶异,有段时间说不出话来。



饶漱石
饶漱石鼓励军长挺身挽救危局,他告诉叶挺,自己手中有电台可通中原局,也可直通总部。
此时天已大亮,指挥部里聚集着不少中层干部,有人已猜到是什么情况。
教导总队政治处主任余立金召集附近人员,请军长讲话。
叶挺动员大家作最后战斗,他没有透露项、袁、周出走的消息。
叶挺非常严肃地告诉大家:“如果我叶挺临阵脱逃,你们可以随时把我枪毙。”
余立金作出非常有力的补充动员,号召大家在军长的领导下,打退敌人的进攻,突出重围。
此时电台已架好,叶挺、饶漱石向中原局发报,并请转总部:项英、国平、子昆不告而去,“我为全体安全计,决维持到底”。
中原局很快复电:“项、袁、周不告而去,脱离部队,甚为不当,……,望你们极力支持,挽救危局,全力突围走苏南,并直令二支队接应。”
随后,收到毛、朱(德)、王(稼祥)复电,要求全军服从叶、饶指挥,“惟项英撤职一点暂不必提”。
动员会后,叶挺在徐家祠堂北面的蛇山设立指挥所。
经我军冲击、再冲击,顽军被打退,龟缩在茂林的东陈岗。
下午,叶挺在徐家祠堂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宣布项、袁、周私自离队的消息和中原局、总部的复电,决定甩开茂林之敌,沿东流山麓向石井坑转移,北经大康王、黄村,由丁家渡过青弋江到孤峰,转战到铜陵、繁昌一带过江。
9日黄昏时分,部队撤出阵地,叶挺率领三团、教导总队和军直部队向石井坑开进。
军部的司令部工作非常薄弱,导致行军秩序非常混乱,到处有人打枪,以致从高坦到石井坑的十来里路,拂晓时分才走完。
叶超命司号长吹号联络,才知全是自己人,打枪全是误会。
号兵带来好消息,齐装满员的第五团在完成高岭阻敌任务后,也于凌晨时分开到石井坑。



项英
从里潭仓上山后,大雨一直不停,项英一行一直在山上乱转,到处都有枪炮声,似乎到处都有敌军把守。
当晚,项英一行在山顶一间烧炭的茅草屋里宿营。
10日清晨,山下传来军号声。
周子昆是号兵出身,熟悉号谱,他告诉大家:“下面是我们的人在吹号,调五团一营一连,我们下山赶部队去!”
项英也说好。
下山后发现,兜兜转转一天,又转回到里潭仓。
项、袁、周跟着五团后队,于中午时间抵达石井坑。
李一氓和项英分别后,回到军部指挥所。
他原想将项、袁、周出走的消息告诉叶挺,考虑到这个消息太过骇然,就把话闷在肚子里。
李一氓找到他想带着走的人,组成30余人的小分队,带领他们离开大部队。
李一氓带领小分队在山里乱转,到10号下午,转到石井坑附近的山谷里,正想下山找东西吃,遇见第五团在向石井坑开进,于是跟着第五团来到石井坑。
李一氓带着小分队赶到石井坑时,项英、袁国平、周子昆已先行抵达。
因为负疚,项、袁、周还没去军部找叶挺和饶漱石。
李一氓看到,项英坐在一边独自垂泪。
据陈诚“石叟文库”所藏新四军资料中的评价:“李一氓是项英的灵魂”。
这份资料很可能是沈之岳提交的情报。
和军部会合后,李一氓带李步新先去见饶漱石,探寻饶漱石和总部对待项英的态度。
饶漱石分管白区工作,李步新是他的直接下属,万一场面难堪,可以充当“缓冲人”。
见到李一氓和李步新,饶漱石说出的都是有利于安定团结的话。
接着是周子昆和袁国平先后去见饶漱石,饶漱石对两位同僚说出慰勉之词。
项英最后去见饶漱石。
见项英进来,饶漱石主动上前和项英握手。
项英问这事有没报告上级,饶漱石答已报告。
项英再问:“上级有什么意见呢?你的意见呢?”
饶漱石把中原局的回电给项英看后表示:“我的意见你还是回来继续工作。当然有些困难,不过我可以从中解释。”
饶漱石批评项英不该私自离队,项英表示:“你完全有权利批评我。你既然打了电报给上级,那我也打一个去,要求处分,同时把我的一切职务交给你处理。”
饶漱石说:“有什么问题还是大家一起讨论决定的好。你先去见军长吧!”
项英表示,军长脾气很坏,不好讲话,等一下吵起来,大家面子不好。
饶漱石说:“我先去见军长,同他交换交换意见,你再来好了。”
饶漱石走后,项英拟定给总部的自请处分电,交给秘书送往电台拍发。
电报发出后,项英如释重负。
此时,饶漱石回来,通知项英去见军长,袁国平、周子昆作陪。
项英向叶挺当面承认错误。
叶挺表示,大敌当前,要紧的是把部队带出去,希望大家齐心协力完成任务。
叶挺对司令部工作很不满意。
当晚,周子昆根据军长指示,召集司令部人员开会,宣布李志高继续担任作战科长,提叶超当副科长,陈铁军任侦察科长,扬帆为副科长,胡立教任通信科长,曹丹辉为副科长。
周子昆重新部署工作,要求大家明确职责,加强司令部的组织建设。
叶超在回忆文章中写道,这是从云岭出发以来司令部第一次召开比较象样的会议。
叶挺下达三条指示:一、五团占领石井坑周围有利地形,构筑工事,掩护部队整顿;二、通知各单位就地收容失散人员,进行整顿,消除疲劳;三、通知政治部协同后勤部与地方群众取得联系,做好地方工作,购买牛、羊、猪和粮食,让部队吃一次好饭,改善下生活。
此时部队已非常疲劳,叶挺的措施非常英明。
新、老三团、教导总队、一团都有失散人员归队,一纵收容了近两个营,特务团收容了一个营,全部队伍共有五千余人,非战斗人员有两千多人。
部队集中整顿后,战斗力得到很大恢复,但是缺乏弹药,粮食勉强可吃一周。
11、12日,基本没有大的战斗,新四军扼守高地,严阵以待,打退顽军发动的两次进攻,缴获不少武器弹药。
叶挺布置的是守备战,寄希望于中央与国府的交涉。
军部再次召开作战会议。
叶挺坚决主守,饶漱石不懂军事,项、袁、周经此重挫,都不便再提分散突围的意见。
会议最后决定再坚守四五天,看看有无希望撤围或停战。
叶挺主守,有个重要原因:10日凌晨,有支部队抵达石井坑后,不顾疲劳,向大康王继续开进,遭到顽军伏击,被迫退回。
叶超在回忆文章里写道,壁守石井坑是失策。
10日休整一天后,部队体力得到恢复,若下决心分散突围,12日晚上之前还是有可能突出去的。
12日,在周恩来强烈抗议下,蒋介石向顾祝同发出解围的命令。
新四军皖南部队已成囊中之物,顾祝同怎会丧失良机,他要为他的嫡系----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报一箭之仇。
顾祝同收到委员长命令后,即向参战部队下达命令:本日夜,发起总攻。
12日下午四时,中央指示:皖南部队由叶挺、饶漱石总负责,分批组织突围,以游击方式保存骨干,项英随军北上。
顽军没在12日夜间发动总攻。


12日午夜时分,军部和非战斗人员转移至石井坑西北角的狮形山。
13日凌晨,顽军发动总攻。
在顽军重炮轰击下,我军伤亡惨重,关键阵地相继失守。
当日中午,叶挺发布突围命令:兵分两路,以老三团、新三团为主力,向西北方向先行突围,军部率教导队向东北方向大康王一带突围。
当日下午四五点钟左右,东流山阵地失守,设在月牙村的军部指挥所处在顽军火炮威胁下。
当晚十时许,叶挺带领军部机关人员退到狮形山上。
李一氓是军首长中最后撤退之人。
李一氓以叶挺名义向中央发电:“弹尽粮绝,再难坚守,我等决定分散突围”,再向中原局发告别电:“情况万分紧急,密码已销毁,请党放心”。
此时,顽军开始从山上冲下来。
烧毁密码、砸毁电台后,李一氓带领部属,在小股部队掩护下,从指挥所后院撤到山上,和叶、饶、项等会合。
休息片刻后,军首长们经研究,作出临时决定:以叶挺、饶漱石为一路,项英、袁国平、周子昆为一路,分两路突围,其余人员向四面八方分散突围。
周子昆手持驳壳枪大声宣布:人多了目标太大,让叶、项首长先走,任何人不得跟进,否则我就开枪!
项英带着手枪排长李德和、副排长郑德胜、贴身警卫员夏冬青,翻越火云尖,于次日凌晨来到西坑,隐蔽在密林草丛中。
叶挺、饶漱石也在翻越火云尖后辗转来到西坑,和项英、周子昆会合。
西坑北面有顽军重兵把守,教导总队人员和他们对峙着。
此处山高林密,杂草丛生,各个山头的出口处均被敌人封锁。
14日下午,顽军开始喊话,要求新四军派人下去谈判。
军政治部敌工部长林植夫首先提出要和敌人谈判,项英、周子昆在旁一言不发。
叶挺愤概地表示,这种情况下谈判就是自己送到老虎口里。
林植夫下山去谈判,随即被扣。
顽军见新四军没有动静,又打起机枪。
叶挺不愿隐蔽,饶漱石再次做叶挺的工作,催促叶挺下山去谈判,表示一定会为叶挺作证。
此时,项英、周子昆带着随从人员悄悄离开,到密林里隐蔽起来。
经饶漱石做工作,叶挺带着子侄们下山谈判,随即被扣。
叶挺下山后,军部群龙无首,各自分散突围。
14日晚上,项英带领随行人员,凭着在油山练就的游击经验,从西坑向南,向顽军后面的螺丝坑方向转移。
他交代警卫人员:随时准备战斗,不能随意开枪,只要没被顽军发现,被他们踩到脚也不要理睬,万一被发现就要先开枪。




项英选定的突围方向是正确的。
1月15日,袁国平带着警卫员陈阿金朝北面突围,牺牲在大康王南边的山脚下。
就在项英带领随从人员朝螺丝坑方向转移途中,一位面孔奇黑、膀大腰粗的新四军人员从对面山上走下,向项英一行走来,主动要求留在副军长身边、保护副军长。
项英问:他是谁?
警卫员告诉项英,这人是副官处刘厚总副官。
项英说:好吧,那就跟着我们一块走吧。
项英对刘厚总这个名字略有印象。
此人来自湘南游击队,一来就对工作安排不满,还犯下作风问题。
叶挺让副官处处长黄序周找项英商量。
项英知道刘厚总脾气不好、别的部门都不想要他,就对黄序周说:你那里如能收下他,就帮我解决了一个难题。论功劳,论资历,他在你面前也许会老实一点。
于是,刘厚总成了黄序周的手下。
刘厚总对项英毕恭毕敬,项英走到哪,他就跟到哪,比项英的贴身警卫员还贴身。
连日大雨导致山路异常湿滑,每逢滑路、陡坡,刘厚总都会主动上前扶着项英,还一直对项英大表忠心。
落难之中的项英心情灰暗,刘厚总的殷勤之举让他非常暖心、非常受用。
项英彷佛从刘厚总身上看到曾纪财的影子。
因为敌情不明,项英保持着戒备状态。
为安全起见,当晚他和大家换了个地方隐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