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文 /林鸿东
近期走访欧厝村落时,五位年逾古稀的渔人老先生在茶叙间透露了重要线索:1959年供奉三保公的镇海宫兴建前,该地点仅有一座供奉"老大公"的小型宫庙,值得关注的是,渔人们指称"老大公"即为三保公郑和。在渔人们的讲述中,"老大公"明显带有"船老大神"(船长守护神,欧厝人称船长为“老大”)的神格特质——从航海传统考察,将七下西洋的郑和尊为船队守护神,确有其可能性。
为查证这一信仰形态,今天下午我再次专程拜访船模匠人王辉贤。这位有着三十八年远洋航海史的欧厝船长,至今珍藏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外海船长证书。茶叙间,王老谈起当年纵横四海的豪迈日子:北抵舟山渔场,南达台湾西南海域,每趟航程往往要持续整个渔汛季节。
据其回忆,老大公信仰曾是欧厝渔帮独特的航海仪轨。出外海前须行"分香"古礼:将老大公香火延请至船舱生活区,有时独祀,有时与观音、妈祖形成多元神系共祀格局。祭祀仪式颇具特色:由船老大手持一沓金纸绕香炉环行三周,继而将金纸逐片抛向苍茫海天。据悉,此老大公信仰在翔安区确属欧厝独有。
王辉贤等渔人关于老大公信仰的口述,与镇海宫三保公神像的存在,相互之间形成了有力的补充与呼应。由此看来,欧厝老大公信仰很可能是郑和崇拜的地方化呈现,堪称欧厝最富传奇色彩的民间信俗。
欢迎方家批评指正或提供线索!
LOOKERS鹭客社 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欢迎关注鹭客社,投稿联系微信号:DONGE110
本篇图文均为原创,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欢迎转发、群发给你的朋友,欢迎分享到朋友圈。但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撰写论文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请通过公众号后台申请。